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_[德]瓦尔特·瓦利蒙特【完结】(108)

  当时一直被软禁在德国大本营第1 号宿营地”里的黑森菲利普亲王,在意大利背叛的当天,从希特勒的临时宫邸出来时,便被保安部逮捕了。戈培尔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元首在王室身上得出了教训”;9 月10 日,王子“被盖世太保押往柯尼斯堡。”  

  第四章三条和更多务战线的出现  

  1943 年末—1944 年初

  意大利的投降,对于德国来说,是1943 年所遭受的第三次沉重打击,同时,也意味着希特勒欧洲政策的破产。德国大本营在经过一度紧张不安之后,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9 月8 日夜晚,德军统帅部下令,在从里昂海湾到克眼特岛和罗得岛的整个地中海区域,实施代号为“轴心”的行动,“准备数月..直到8 月29 日方才适应当前局势”的命令,立即生效,由德国人接受这一地带的全部领导指挥权和防务。解除意大利武装这项庞大工作之所以进行得十分顺利,不仅由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及其德国地方指挥官的灵活妥善的处理,而且与同盟国提前宣布意大利投降,以及美国伞兵部队放弃在罗马附近着陆的计划,而代之以在巴乡里奥政府所控制的南意大利着陆不无关系。在“轴心”计划执行中的唯一严重失误,就是由于德国海、空力量不足,未能阻止意大利海军舰队归降盟军。此外,希特勒原以为绝大部分用法西斯思想武装起来的青年会自愿参加德国国防军的希望也落空了。德国虽然进行了大肆宣传,但墨索里尼的获释也未能给希特勒带来任何希望。墨索里尼在他不久对德国大本营的访问中,看起来完全是一个垮掉的人,显然对意大利人民再不会有什么号召力了。因此,希特勒把他当做一个倒台的大人物来对待,在他周围布满岗哨,只在用得着他的时候,才让他露面。希特勒还特别将墨索里尼筹划组建的一支50 万人的大军,削减到4 个帅,以及保留支小型的海军和空军。

  在盟军下一步行动的判断上,德国领率机构曾一度举棋不定。9 月8 日晚,德军发现几小时前,有一支大型护航舰队向意大利西海岸驶去。德方认为,“敌人在罗马地域登陆的可能性要比在那不勒斯地区为大”。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未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再次明确指出:“首先,一切都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将第10 集团军和空军部队从意大利南部撤出”。这个观点有两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因为许多人责备德军统帅部对南线总司令及其部队置之不理,甚至想要牺牲他们。这种指责与事实截然相反。第二,因为,这些人还声称,德军本准备在北方的一条防线上实施亚平宁半岛的防御。因此,德军统帅部才拒绝南线总司令提出的关干将意大利北部的两个装甲师迅速南调,以对付9 月9 日提前在萨莱诺海湾登陆的敌人的要求。德军统帅部的这一决定也受到某些人的谴责。其理由除了大约700 公里的遥远距离和其他排除这种调动的重要条件之外,人们还不妨回忆一下,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不论在此之前还是之后,不论在欧附洲还是在远东——即使增强兵力,也无法阻止敌人登陆。此外,南线总司令9 月12 日所作的关于决心:‘把敌人赶到大海里去”的报告,也似乎不能理解为他需要兵力。但是,它也可能蕴含着改变今后意大利战场作战指导方针的设想——虽然这超出了南线总司令的任务范围。希特勒也立即要求:“南线总司令应击溃在萨莱诺登陆之敌”,而指挥参谋部却根据原订计划对此做出如下补充:“这一行动能否取得全胜或局部胜利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此行动之后必须将部队主力集结于罗马周围地区(为了下一步后撤)。

  仅这一道命令,就可以驳倒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论,即所谓凯塞林在萨莱诺及其附近地区所取得的防御作战的胜利,给他不久推翻那个在意大利继续作战的计划提供了机缘。更重要的是德军统帅部通过9 月9 日、13 日和17日的一系列指令,鲜明地表示了它所坚持的“在亚平宁建立一条尽量矩小防

  线”的基本观点。——例如,它命令所有决定准备调往意大利南部的部队,在亚平宁半岛北部停止前进;命令B 集团军群司令部(隆美尔)立即勘察和建立“亚平宁半岛上最好的防线”。按照这些命令,当南线总司令部解散以后,一旦德军部队在亚平宁半岛北部地域会合,隆美尔元帅便立即接过在意大利的全部德军的指挥权。还在9 月25 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便在希特勒表示同意以后,批准了隆美尔关于加强北亚平宁防线的建议,并答应调拨21个德国师,以后又增加4 个意大利新编师,让隆美尔完成他的任务。

  只是由于巴尔干问题,才使所有这些计划发生了变化。虽然巴尔干的德军战胜了某些恐惧心理,使预定的“轴心”行动进行得还算顺利,但是东南线总司令部和统帅部还是更加认识到,可支配的部队数量太少,难以完成如此广大地域的防御任务。德军一直估计西方的主攻目标是巴尔干,为此,希特勒不仅坚持他防御海岸线的观点,而且还想守住处于海岸线前、从某西拉岛经克里特岛直到罗得岛这一系列岛屿所构成的封锁线。希特勒除了为罗马尼亚的油田坐卧不安之外,近来又有许多新的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是想切断通过爱琴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东西方联系,减轻敌人对土耳其的压力,并阻止土耳其参战。按照他的工作方法,几乎每天都要重新讨论一遍这些问题。他一直认为,必须“把俄国人的军事行动和..英国在巴尔干挑起的骚乱..联系起来看。”然而,他却丝毫没有想到敌人会采取统一的战略方针;或者,红军可能有朝一日推进到巴尔干。相反,他当时却认为,在东南欧“英、俄将发生利益冲突”。他期望,这会对战争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最后他认为,德国“不应考虑撤退问题,更何况..可以从中渔利”,更不用说可以从巴尔干“开采石油、铝土、铜和其他金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