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_[德]瓦尔特·瓦利蒙特【完结】(26)

  西方战局开始前的几天是令人心神不定的几天,在这几天里天气预报和进攻命令不断更改。空军总司令每天坐在司令部里“收听”天气预报,因为他的飞行员和伞兵部队比其他军种更需要好天气。在总理府举行的有关会商会上,照旧没有陆军代表出席,也没有向陆军提出任何问题,“只是”要求他们准备200 万兵力,在24 小时之内随时准备参战。希特勒自己在5 月7日这天“对再次延期极为恼火,这有泄密的危险”。次日,他依然,“暴躁异常”,声言他再也不想等了。但是他还是——用他自己的话——“违心”地让戈林,将开始行动日期最后一次推迟至5 月10 日,“但再也不能往后推延一天了”这一决定是希特勒准备行动的信号,他不想再等待有利天气了。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对希特勒的决定随声附和——这已成了他的习惯。然而,运气帮了希特勒的忙:5 月9 日傍晚9 时,即按大事年表中“元首发布进攻命令的最后期限”的前半小时,空军总参谋长报告说,“10 日天气晴朗”。为表彰空军气象工作者们的功绩,该处领导荣获一块金表。

  5 月10 日清晨,领率机构的各个小组——后来就是由这些小组组成了德国战地大本营。从四面八方于不同时间,分乘火车和飞机向奥伊斯基兴地域集中。希特勒及其左右也象往日一样,乘坐“元首专列”,于前日下午从柏林附近的小站出发,向北驶去,以便在黄昏前踏上西进之路。将近半夜时分,国防处长和国防处担任要职的军官们乘国防军统帅部“信使队”的一架飞机由施潘道附近的一个机场起飞;国防处的其他军官和官员,会同秘书、绘图员和通信人员乘坐国防处的特别列车。与此同时陆军总司令及其总参谋长第一个精干的参谋部,由措森出发,进驻希特勒大本营附近的“林务所”。

  翌日清晨6 时许,国防处“战地队”在明斯特艾弗尔城北部的罗德尔特村的一座大庄园里聚齐。距这里仅数百米的大小道路上,挤满了开进的纵队,潮水般地向西方边境拥去;头顶上,已方的飞机划破了黎明的晨空。从庄园外几乎无法看到的简单实用的房屋,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为我们大约5 名军官和官员以及30—40 名辅助人员,提供了充足良好的工作和就寝条件。然而,我们却不得不与最不受欢迎的邻居毗邻,其中有希特勒左右的人,包括他的贴身卫队,这些人不分昼夜喧闹不止。希特勒对饮食不厌其精,需求量颇大。为运输这些补给品,更是车马喧嚣,不绝于耳。在整个战争期间,Ⅰ号宿营地一直如此,而国防处战地队的供应却与陆军各单位的一样。这两个同住在这个大院里的单位,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基础上的关系,在后来的战争岁月里,再未在一起住过。

  在“山崖城堡”的第一天上午,希特勒及其随员们一同来察看国防处的办公室和设施。他时不时地向一些他熟悉的军官点点头,但是他的军事“工作班子”的大部分成员,不论是军官还是职员,如同过去一样都似从不相识。在尔后的战争年月里,他从未再光顾过Ⅱ号宿营地。

  希特勒自己,以及来柏林总理府的将军和副官们居住1 号宿营地,有一条由高高的铁丝网篱笆围起来的路,由大院一直延伸到一二百米外的低矮的灌木丛中。灌木丛中散布着许多混凝土筑成的掩蔽所,充当他们的工作室和

  寝室。餐厅也设在掩蔽所里。在这些掩蔽所的中心位置的一个小高地上,建造了一所约三四米见方的临时木板房,作为地图室和情况研究室,一切大型的会商也在这里举行。从这里举目远眺,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色,群山起伏,层林叠翠,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和平。战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在国际军事法庭上曾说:“元首大本营纯属修道院和集中营的混合体..除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时刻以外,对于我们这样一些军人来说,元首大本营里的生活简直是一种殉葬..,因为它不是一个军事的,而是一个民事的大本营,我们这些军人是那里的客人,在那里工作满5 年半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这种想法,约德尔将军在1940 年5 月肯定是有的,更不用说他在这一过程中,是想利用“工作班子”与希特勒的关系,在希特勒那里占一席之地。他的这一描述,用在希特勒那批亲信头上,也许比用在Ⅱ号宿营地的头上更为合适,在这里生活的都是兵,而且完全按照军人的准则生活着。不过,约德尔的话倒是恰如其份地道出了整个大本营的精神实质。然而,最能代表这种精神实质,不是来源于由那些大多数身着军灰色制服的非军人所构成的内部实体;也不是来源于不得不在希特勒周围的军事要人之间搞平衡的那些党内要人的不甚强烈的冲击;而恰恰是驾驭大本营的希特勒自己,是他给大本营的这一精神实质赋予内涵和形式。尽管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过仗,尽管他对国防军的发展发挥过决定性影响,尽管从战争爆发就把整个身心倾注在战争指挥上,然而他却缺少一种合作共事的观念——这是世界所有军人独具的气质,具有这种气质人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正派庄重,能作到信赖、真诚、坦率和自我牺牲。然而,希特勒对他身边的任何一个军官都无诚实可言。他毫不顾及地窥探他的部下,利用他们的长处和弱点,随时准备端出他在1939 年11 月23 日对三军总司令讲话中的一句威胁的话:“我什么都不怕,谁要与我作对,我就消灭他。”但是他的活并不是实话。约德尔在纽伦堡国际法庭上谈到希特勒时,说:“他对政治家、对党说话时的口气,完全不同于对国防军,而他对党卫队讲话时,又不同干对国防军和政治家讲话。”在国防军的领率机构内,希特勒也是玩弄这种手腕。其目的,归根到底还是防备危及他的政权的危险,保护他自己的和“党”的最高威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