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_[德]瓦尔特·瓦利蒙特【完结】(38)

  落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头上的工作,依然毫无意义。值得一提的是,4月22 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奉希特勒之命前往伊皮鲁斯,与希腊第二次签订停战协定。因为第一次是德国常胜的第12 军司令、利斯特元帅经希特勒批准同希腊签订的,但它未满足墨索里尼的要求——这在全部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此外,国防处在巴尔干战局刚刚开始的日子里,还就占领克里特岛或马耳他是否对地中海的尔后作战具有重要作用,专门进行了一次分析判断。国防处的陆、海、空军官一致同意国防处长关于占领马耳他的意见,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通往北非的海上通道永久畅通。但是,在约德尔将军还没有跟上这一思路之前,他们的判断已经过时了。因为希特勒已经决定,为避免罗马尼亚油田遭敌突袭的危险,绝不能将克里特岛让给英国人;同时,同意空军从克里特岛上的一个德国空军基地起飞,成进攻之势,在地中海东部海域对克里特岛施加广泛的影响。在这事情上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不久,希特勒的副官长施蒙特上校来到国防处,要求国防处将最高指挥层的这一不同意见以及尔后出现的分歧看法都载入战争日志里。此外,在巴尔干战局期间,两列特别列车之间的联系相当松散。战地大本营曾在这里度过三周。两列专车在施泰尔马克一段僻静的铁路线上,附近便有两个铁路隧道入口,一有空袭危险,两列专车便立刻进入隧洞。

  德国大本营一回到柏林,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便突然受领了一项出人意外的新任务:“利用一切手段和可能实现希特勒的部署,即通过一切可行的途径,尽速给伊拉克——对英国人——的战斗以支持”。不久就有入提出,要想迅速提供支援,只有从签订停战协定的法国驻叙利亚军队里提取轻型武器。而空军的介入——更不用说在克里特岛登陆——不仅需要法国驻叙利亚行政机构的同意,而且还需要土耳其的友好的忍耐。然而在此期间,伊拉克的暴动到5 月底,在英国的强大压力下已岌岌可危。

  此后不久,指挥参谋部面临的是一种完全类似的局面:6 月8 日,英军和从巴勒斯坦开来的法国戴高乐部队,对叙利亚的法国人发动了进攻。根据德、法在巴黎达成的协议,德国应当对在叙利亚处于防御地位的法国人给予支援。过去的讨价还价和犹豫不诀都抛在脑后,现在,希特勒允许法国借道德国南部和巴尔干占领区,用铁路将若干个法国营从本上运往萨洛尼卡;同时,允许法国海、空快速部队通过地中海,开向希腊基地。法国部队通过英国海军舰队在塞浦路斯水域设置的障碍,到达叙利亚;德国第10 航空军也在具有效航程内,在贝鲁特前成功地牵制了英国的巡洋舰队。在叙利亚的战争,终于1941 年7 月12 日功亏一箦,前后仅一月有余。

  在这场失败即将酿成之时——它清楚地表明,在遥远的异国它乡进行军事行动,需要周密的计划——1941 年6 月,在德国大本营产生了在军事文献上倍受重视的“第32 号指令草案”。这个文件初稿首先分析了欧洲大陆的形势,认为“在摧毁俄国国防力量之后”,“轴心国”将称霸欧洲。其作战争目标是“埃及由利比亚、土耳其由保加利亚、..以及必要时伊朗由外高加索,集中力量对英国在地中海和近东的地位发动进攻。”在西方,夺取直布罗陀,也被列入该计划之内。

  如果追根溯源,德国的这一“长远”战略计划,最早还是由希特勒提出的。1941 年2 月,国防处受命以希特勒的名义,对在阿富汗进军印度一事进行研究。1941 年4 月初,希特勒还认为,东方战局将在数个月内结束,1941年秋有望在“北非展开大规模攻势”。此外,希特勒在与齐亚诺伯爵谈话时,还附带提到巴尔干战局可以通过经由土耳其和叙利亚向前推进以寻求出路的可能性。他的这一占领直布罗陀、紧接着占领法属摩洛哥的设想,在此期间几经推延。因此,根据战争头两年的经验,陆军总参谋部对“澄清俄国战局后的未来作战行动”的倡议作到预有准备,不是没有根据的。这一设想所涉及的范围,可以从哈尔德1941 年4 月7 日的日记中找到详细依据。其中有“未来编制组织的要求”,以及按兵力和兵种对“作战集群”进行精确的“兵力计算”的一览表,并按区划分为西班牙——摩洛哥,北非——埃及,安纳托利亚——阿富汗。1941 年6 月初,陆军总司令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建议国防军统帅部和指挥参谋部将上述内容作为指令发出。此后不久,海军总司令部又提交了一份将全部控制东地中海为作战目的的形势判断,促使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于几天后,即1941 年6 月19 日,经希特勒批准,三军各总司令部下发了这一计划的初稿。

  这一全球战略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俄国战局的进程,这里无需详加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它首先再次证明,在这些思想的背后,隐藏的并不仅仅是大本营或三军总司令部的狂妄自大——如战后某些评论家所评论的那样。当时的一些敌对国家,如丘吉尔和英国军事领导也曾经严肃地考虑过以与德国相似的计划和可能性进军俄国。之所以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国防军的这一长远计划,是因为一些批评家——他们对这些计划要么不予以承认。要么无所了解——不可能对所谓在各个时期表现出的“国防军统帅部狭隘的大陆观念”给予足够的批判,并将责任归咎到在领导岗位上的陆军军官身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