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_[德]瓦尔特·瓦利蒙特【完结】(54)

  基于这种认识以及约德尔从与希特勒每日谈话中,所摘引出来的方针,于1941 年8 月底,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里,产生了“经元首批准的国防军统帅部关于1941 年晚夏战略态势的备忘录”。“备忘录”’指出,尽管“在被迫投入其他战线多余兵力”的情况下,俄国的崩溃也可能要延长,但“降服英国,迫其媾和”这一既定目标仍然不变。备忘录将这一原则作为战略里程脾,接着指出,即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陆军和空军也几乎无力于1942 年春季前,在地中海、大西洋和西班牙本土,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作战”鉴于此种态势,已无法再象过去考虑的那样,置中立国的意愿于不顾,让德军通过土耳其领土;同时,也要看到英国的话动日益频繁。据称,英国军队已驻进伊朗南部,并不断扩建苏伊士运河两岸的重要军事设施。如此种种征兆表明,英国的目标是,尽可能与美国一起,彻底改变德国在地中海的地位。即使不足如此,也由于海上运输损失的不断增加。以及夺取托布鲁克行动的被迫延迟使“轴心国”在北非的处境早已日益恶化。

  对于地中海地区,“备忘录”还对一些尽管尚不充分的改进意见提出了警告。而将被视为与大英帝国进行最后决战的前奏的击溃苏俄的行动,成了希特勒盲目推行的德军压倒一切的任务。

  ——第三阶段

  “基辅会战”于8 月底开始,它被德国大本营视为1941 年东方战局的第二阶段的开始。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德军在俄国各个战场上又取得。一系列新的胜利,特别是冬季前攻占莫斯科的热望,在领导层内出现的短时的一致,使希特勒未再对作战进行重大干预。譬如,国防军统帅部在这个时期对东线下达的唯一指令——第35 号指令在其前言中,使用了与陆军总司令的报告相一致的措辞。

  尽管如此,陆军总司令部怕错过对莫斯科实施决定性突击的大好时机的担心,依然没有消除。在陆军总司令部——同样在大本营第Ⅱ号宿营地里很少有人赞成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个会战”之后便大功告成的说法而希特勒却宣布:“东方军事胜利己成定局,俄国已经完蛋”。实际上,中央集团军群在经历了“沼泽、地阶段”之后,到11 月中旬,才在进攻莫斯科的道路上迈出了富有希望的几步,只有到这时,人们对态势的乐观判断才压倒了对部队所承担的巨大负荷的担忧。使人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是,在那些天,陆军总参谋部的第1 军需官、当时的保卢斯中将来到国防处的临时办公棚,与国防处长和洛斯贝格上校探讨夺取莫斯科之后的方针。当时,他们所谈论的目标已远远超过了俄国的首都。他们谈到,只让最必要的部队留在“前线地带”过冬,陆军大部及其高级指挥机构应撤回,整个东线的指挥权由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接受。

  由南方集团军群占领8 天之久的罗斯托夫,在俄军的攻击下,被迫于11月29 日撤离;该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随即被免职。这是在当时态势下,对人们情绪上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一份给希特勒的电报中,龙德施泰特要求,要么“撤消”关于部队再次在米努斯地段前方集结的命令,“要么,委派他人指挥该集团军群”。2 小时后,于深夜豪辛格打电话询问约德尔,是否撤消命令。约德尔回答:“绝对不能,元首的命令不容更改。龙德施泰特已被解职,赖歇瑙担任集团军司令。”豪辛格重复地喊道,“使不得!绝对使不得!”但约德尔已把电话放下了。

  在“国防军统帅部战场”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代替陆军总参谋长和陆军作战处长的角色而担负的特殊任务,在1941 年夏季的芬兰北部,主要是由两个德国军和一个芬兰军来完成。他们的指挥官,冯·法尔肯霍斯特大将,象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一样,逐步直接接受统帅部的指令。这样,法尔肯霍斯特比起陆军集团军司令们来,就具有更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但另一方面,没过多久,就暴露了它的弊端,即由于将陆军总司令部排斥在外,国防军统帅部对部队实施的战役和战术指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缺少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经验,国防军统帅部便试图在对北芬兰指挥官所下达的指令中,增补一些具体的实施规定,但它无法替代陆军总司令部这个中间环节在东方战局期间,国防军统帅部第1 号战场早就移到了挪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变动。在希特勒的眼睛里,登陆始终在威胁着挪威。因此,他一直在想方设法给这一地区以加强。为此,占用了大量的指挥力量,牵制了相当的兵力。

  希特勒对这一特别指挥机构的明显弊病既不加理会,也对来自各方的异议视而不见,却从1941 年初夏起,利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充当他除东线战场之外的全部德国战场上,与当地指挥官进行直接联系的指挥机构。在巴尔干、爱琴海的克里特岛邻近的广大地区,直至达尔马提亚,“国防军东南方司令”就是通过这种渠道接收希特勒关于镇压不久后到处爆发的暴动,以及后来对陆地和海岛沿岸实施防御的命令;而“东南方司令”则将其镇压暴动的具体计划呈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批准,正因为这样国防处长与保加利亚保持着一种特别密切的联系。尽管保加利亚仅有少量几个守备师积极参加了马其顿和色雷斯岛的战争,但在索非亚却始终感觉潜伏在欧洲战争舞台边缘的危险。因此,一再向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请求支持和援助。德国大本营还与阿格拉姆保持着频繁的联系。驻在那里的“德国全权将军”、奥地利人格莱泽·冯·堆尔斯特瑙,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这个秩序混乱、支离破碎的国家恢复安定;并在军书上为德国服务。但是,与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却没有取得联系,而这些地方又是东方战局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与这些地方取得联系成了陆军总司令部的主要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