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京大审判_黄鹤逸【完结】(117)

  题的圆满解决。如果乙、丙级战犯的引渡把苏联排除在外,双方的矛盾只会进一步激

  化。”

  “同意布莱先生的意见。”巴特斯克和艾西特说。

  麦克阿瑟一点儿也不让步:“苏联不释放拘留的日军官兵,就不能让他们引渡乙、

  丙级战犯!”

  迪利比扬格提出一个使麦克阿瑟感到恼火的新问题:“斯大林主席对我说了,如果

  最高总司令部不重新逮捕石井四郎,不追究石井四郎的三个哥哥,即石井虎男,石井刚

  男和石井三男在七三一部队的严重犯罪行为,不追究天皇战争责任,苏联关押的日本人

  一个也不会释放!”

  他下面的话更使麦克阿瑟伤透了脑筋:“斯大林主席还说,关于这批日本人的释放

  问题,宁肯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也不愿意与最高总司令部进行协商。”

  麦克阿瑟想了想,终于明白了斗争的焦点。他说:“原来,你们想以这批日本人的

  释放,与日本拉关系,想进而控制日本!”

  “彼此彼此!”迪利比扬格回敬说,“你们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些该定为甲

  级战犯的人却要定为乙级战犯,一些该逮捕的人却不予逮捕,等等,一言以蔽之,都是

  为了与日本政府拉关系,想利用日本控制亚洲!”

  在座者除了个美国人以外,都感到痛快极了,一齐向迪利比扬格投去敬佩的一瞥。

  大家一阵兴奋过去,才思考那个使麦克阿瑟感到恼火的问题。不过,对于追究天皇

  的战争责任,好比丈夫对一个早已被抛弃的珠黄女人那样不感兴趣了。那么,石井四郎

  呢?日本同盟通讯社的报道不是说他患有严重的高血庄病和心脏病,因免罪释放兴奋过

  度,喝酒过多而猝然死于芝山町家中吗?但又想到迪利比扬格的问题提出决非偶然。至

  于追究石井的三个哥哥的犯罪行为,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坚决反对免罪释放石井四郎的

  勒克莱,显得迫不及待地问:“刚才迪利比扬格先生提出重新逮捕石井四郎,难道他没

  有死?”

  迪利比扬格的回答一鸣惊人:“是的,他的确没有死!”

  他的第二句话又叫人大吃一惊:“我们都受骗了!”

  基南更是惊得目瞪口呆,过了好一阵才说:“莫非是迪利比扬格先生在黄天白日说

  梦话!”

  迪利比扬格不予理睬,从容不迫地从棕色皮料提袋里掏出三张照片,先拿起一张在

  空中扬了扬:“反映在这张照片上的,是石井坐在他的某乡村临时住所门口地坪里,悠

  闲自得地逗着一只白色狮毛狗取乐。”

  他拿起第二张照片:“这是石井和他的妻子秋子手挽手,在临时住房前面的小溪边,

  心旷神怡地在散步。”

  他又拿起第三张照片:“这是石井埋头伏案,正将一些细菌科研项目,用在发展医

  药卫生事业的研究。”

  大家聚精会神地谛听着,但越听越感到玄虚而不可捉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坚持处死石井的美国法官莫诺,与麦克阿瑟吵翻,愤然回到美国之后,一下

  飞机就对向他围过来的三名新闻记者,揭发了麦克阿瑟庇护石井的阴谋诡计。其中有两

  名是美国记者,从维护美国的利益着想而一笑置之。可是,在场的苏联塔斯社记者库茨

  格列夫斯基的立场却不一样了,马上写了五百字的消息向塔斯社总社发稿。当天晚上,

  斯大林看到这则消息,立即与迪利比扬格通无线电话,要他派人侦察,看石井四郎究竟

  死没死?迪利比扬格花了两根金条,买通与石井有亲戚关系、在千叶县一家小报当记者

  的若月景太郎负责侦察。如果若月能够了解石井被免罪释放的详细内幕,再送他四根金

  条。因若月与石井是亲戚,石井对他没有任何戒备,又见若月满腔热情地要为他写一部

  传记文学,就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生平,自然包括他是怎样被免罪释放的全过程。石

  井只对若月嘱咐一句,传记写好了,要等到国际法庭闭庭,驻日同盟军撤离日本之后才

  能出版。若月为了说明他的侦察绝对准确,除了交出他对石井的采访笔记以外,还用微

  型照相机拍下了这三张照片。

  掌握了主动权,迪利比扬格说话的声调也特别响亮:“请诸位看看这三张照片,这

  是捏造不出来的。”

  大家怀着好奇和关切交织在一起的心情,竞相观看照片。麦克阿瑟、基南、布雷布

  纳很想看,又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最后还是看了,而且比其他人看得更仔细。

  “同盟通讯社的报道,完全是造谣惑众!”布莱极为不满。

  迪利比扬格说:“我们调查了,这不能责怪同盟通讯社。”

  “怪谁?”好几个声音汇合在一起。

  迪利比扬格说:“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鉴定了这则报道的原稿笔迹,是国际法

  庭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写的,又由国际法庭一位朋友亲自交给同盟通讯社编辑部的,同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