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闪电凶神:曼施坦因_马祥林【完结】(64)

  为了指挥两个方面的战斗,第11军团司令部于9月21日在罗格斯克大草原中的阿斯卡尼亚设立了一个战术性指挥所,那里原来是一个德国人的农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集体农场,所有的建筑物都已经残破不堪,苏军在撤退时把石油倒在堆积如山的小麦上面,纵火焚烧,大火烧了几个星期之久。

  德军前线的情况日趋严重,曼施坦因不得不于9月29日把他的指挥部前移,这样可以预防下级部队指挥部过早地向后移动,影响前线部队的士气。在那时,他阻止了罗马尼亚指挥官的后退。第39山地军也向突入罗马尼亚阵地的苏军发动了反击,稳住了这里的阵地。

  由于苏军把主要兵力用在了牵制第11军团进攻克里米亚上,10月1日,克莱斯特将军的第1装甲兵团在聂泊罗彼托夫斯克的渡口,突破了苏军聂3AM防线的北翼。现在曼施坦因正面的压力开始减轻。10月1日,德军第30军和罗马尼亚第3军团也开始转入攻势,他们与第1装甲兵团的合作,用了几天的时间包围和歼灭了苏军的大部,俘虏苏军6.5万人,坦克125辆,火炮500多门。

  这次会战之后,第11军团的第49山地军和党卫军摩托化师正式调到了德军第1装甲兵团。曼施坦因只好使用剩下的两个军实施对克里米亚的进攻。其中,第30军下辖第22、第72和第170等3个步兵师;第54军下辖第46、第73和第53等3个步兵师。

  罗马尼亚第3军团也回归其元首安东尼斯库元帅指挥,负责黑海和艾左夫海的防御。通过曼施坦因与安东尼斯库的交涉,他同意把一个罗马尼亚山地军(下辖1个骑兵旅和1个山地旅)交给曼施坦因指挥,随队进入克里米亚。

  元首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一再来电催促第11军团把两个军其中的一个军越过刻赤海峡进攻库班半岛。曼施坦因回复元首,说元首可能对苏军目前的实力和守卫克里米亚半岛的决心认识不够。他告诉元首,苏军甚至会放弃敖德萨而为这一半岛苦战到底。只要苏军在克里米亚还有一个支撑点,那么第11军团就不能安然地将其中的一个军按照统帅部的意图,通过刻赤运到库班去。于是,曼施坦因趁机要求元首希特勒再给第11军团增加一个军。希特勒答应了这一要求,几个星期之内,德军第42军、第132和第24步兵师调来归第11军团指挥。

  摆在曼施坦因眼前的问题还是如何打开依雄地峡。双方军队的数量上,防守的苏军享有优势。第11军团只有6个师,而苏军则有8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自从10月16日起,苏军又撤出了敖德萨——直到目前为止,罗马尼亚第4军团还在那里久攻不克——并把守军从海上送往克里米亚增援。虽然德国空军宣称已经炸沉了3·2万吨的苏军运输船只,可从敖德萨撤出的苏军运输船队,依然源源不断地把援军送过来。

  曼施坦因手中所握的唯一优势是德军炮兵,其素质要明显高于苏军,能够对于攻击中的步兵给予有效的支援。但苏军的海岸防御炮,却可以从克里米亚西北岸和“懒海”南岸轰击德军,德军的炮火无法摧毁他们。此外,苏军有充足的装甲兵力可供反攻之用,而德军却一辆坦克也没有。只有装甲突击炮来支援步兵。

  尤其是曼施坦因还不能使用奇袭,这是他惯用的战术,来减轻德军士兵的伤亡。苏军等在德军的必经之路上,凭借构筑良好的野战防御工事,没有侧击的可能,只能沿着中间为狭窄的湖沼隔开的地带作纯粹的正面攻击。

  由于攻击地域狭窄,第11军团开始只投入了第53军的三个师,第30军只好等取得了进展之后,有了空间,方能插入。

  依雄地峡中的盐质草原,平坦得像锅底一样,上面几乎没有一株植物可供德军士兵作掩护之用。制空权也在苏军的控制之下,红军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对地面上任何看得见的德军目标,都不断地加以俯冲攻击。不仅是前线步兵和野战炮兵必须挖掘工事,战斗地区后方的车辆和马匹都要挖掘工事以避免攻击。德军的高射炮都不敢还击,否则就有立即被炸毁的可能。直到攻势的最后阶段,德军调来了战斗机群来协助陆军作战之后,苏联空军才算是有所顾忌——那也只是在白天,在夜间德国战斗机是爱莫能助,

  曼施坦因对德军战斗力急剧衰减感到惊慌。参加攻击的各师都作出了惨重的代价,到了10月25日,似乎成了强弩之末。德军有一个师的师长早已两次报告他所指挥的各团是筋疲力尽了。战斗的胜负好像是摆在刺刀边缘上,在这个时候,就要看攻击者是否有足够坚强的意志,能把忍耐力发展到最高限度,以克服防御者的抵抗。

  结果还是苏军最先顶不住了。再经过一天的苦战,10月27日,德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10月28日,经过10天的苦战,苏军防御完全崩溃,德军第11军团开始转入追击。

  1941年11月16日,德军猛烈的追击结束,除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地区以外,全部克里米亚都已经落入了德军手中。第11军团的6个师已经击溃了苏军的两个军团(计12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中的大部,苏军的20万守军中,至少有10万人作了德军的俘虏,德军还缴获了700门火炮和160辆坦克。那些逃入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渡过刻赤海峡的苏军残部,丢弃了他们所有的重武器。但苏军由于享有制海权,从海上运来的武器又重新武装了这些逃入要塞的苏军残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