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商社会生活史_宋镇豪【完结】(153)

  ①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562~571页。

  ② 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255~259页。

  ③ 《诗·周颂·雍》。

  ① 《国语·周语上》。

  ②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③ 《诗·商颂·殷武》。

  ④ 《诗·商颂·玄鸟》。

  ⑤ 《礼记·表记》。

  ① 《史论·殷本纪》。

  ② 参见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111~112页。

  ① 见《中国文物精华(1990)》,图版52。

  ② 《1971年安阳后岗发掘简报》,《考古》1972年3期。

  第二节 自然神祭礼

  一 日神崇拜

  (一)原始日神信仰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①,日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有至关紧要的影响力,古往今来,是为恒率。世界各地古老民族,受认识观念限约,几乎普遍有过日神崇拜,中国也不例外。夏商宗教中,即有传承自原始时期的日神信仰。

  中国古代文献所载日神的神话传说甚多,综而观之,可分两大系统。一种是“阳乌”说。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云: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楚辞·天问》云: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淮南子·说林训》云:

  乌力胜日而服于鵻,月照天下,蚀于詹诸。

  《淮南子·精神训》云:

  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

  《艺文类聚》引刘向《五经通义》云:

  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与蟾蜍。

  这一神话传说系统显然包括了“日载于乌”和“日中有乌”两个不同成分。“日载于乌”的原始性似较浓厚些,反映了先民对日出日落的想象力,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太阳崇拜有类似之点。如古埃及有太阳鸟之说①,叙利亚有鸟负日之说②。而中国则以现实生活中的乌鸦为幻想依据。大汶口或良诸文化玉器上即有鸟日母题的刻纹。英国学者艾兰新近注意到河南庙底沟出土仰韶文化陶片上有三足鸟形象,认为二表示阳数,跟太阳神话有关③。这就把“日载于乌”的神话传说系统迫溯得更早。大概自夏商之际发明车后,太阳运行后又被“羲和御日”来代替。如《楚辞·离骚》云:

  吾令羲和弭节兮。(王逸注:羲和,日御也。洪兴祖补注:

  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天文训》云:

  日出于肠谷,浴于咸池,……至于悲泉,爱止羲和,爱息六螭,是谓悬车。(今本作“爱止其女,爱息其马”。)

  《山海经·大荒南经》云: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郭璞注: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这里,人格神的羲和驾马车或龙车御日,改编了原先朴素的“日载于乌”,但其中的演变轨迹却是清楚的,正如日本出石诚彦曾指出的,这类神话传说中均包括有日出、运行、日没三要素①,都是出于对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幻想观念。

  所谓“日中有乌”,是这一神话传说系统的后阶段特色。日本山本清一曾以其肉眼看到过太阳黑子的事实,推测这可能是中国古人看到日中有黑子现象的联想②。据《春秋元命苞》云:“阳数起于一,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恐怕秦汉时代的天文学观察和阴阳思想,促发了“日载于乌”向“日中有乌”神话的转变。“阳乌”说后来似又吸收了南方民族创世神话传说的内容,产生出优羲女蜗人首蛇身,各手执三足乌太阳或有蟾蜍之月的男女日月神故事,有关题材,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画像石和帛画每多勾绘。

  原始日神信仰中,还有一种“十日”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海外东经》云: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南经》云: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楚辞·招魂》云: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竹书纪年》云:

  胤甲居于河西,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海外西经》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

  《吕氏春秋·求人》云:

  十日出而焦火不息。

  《淮南子·本经》云: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乃使羿……上射十日。(高诱注:十日并出,羿射去九。)

  这一神话传说系统中也包括两个不同成分,即“十日代出”和“十日并出”。中国学者都指出,十日传说的产生必在数字观念已进展于十而后可能,似从商代的十干记日法中产生①。但日本藤田丰八则认为,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十二日迭出,烧尽大地”,与中国“十日并出”、“焦火不息”很相似,中国的“十日”神话可能来自印度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