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商社会生活史_宋镇豪【完结】(20)

  商代邑聚规模均甚小,以小型居宅、周围土田生物圈、公共墓地、或有一些小型手工作坊、邑人等构成邑聚生活内涵,区划简单,大致保持了由来已久的格局,邑聚人口数量有多有少,决定了邑聚相应的小中有别之异,但安全防御性能均极差,最易遭受外敌侵害,故恐怕每每不得不依附周近强大军事政治势力。

  ① 曹家欣:《第四纪地质》,商务印书馆,1983年,119~123页。

  ② 庆阳地区博物馆:《甘肃省宁阳阳地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10期。

  ③ 庄电一,《海原县发现新石器时代窟洞式房屋》,《光明日报》1988年6月24日。

  ④ 张孝光:《陇东镇原常山遗址14号房子的复原》,《考古》1983年5期。

  ⑤ 安志敏:《“干兰”式建筑的考古研究》,《考古学报》1963年2期。

  ⑥ 杨鸿勋:《河姆渡遗址早期木构工艺考察》,《建筑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 社,1987年。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

  ② 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集,1983年。

  ③ 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考古学报》1975年1期。·31·

  ①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901号房址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2期。

  ② 《秦安大地湾405号新石器时代房屋遗址》,《文物》1983年11期。

  ③ 李最雄:《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考古》1985年8期。

  ④ 山东省博物馆、日照县文化馆东海峪发掘小组:《1975年东海峪遗址的发掘》,《考古》1976年6期。

  ⑤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考古》1983年2期。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2年4期。

  ②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文物》1983年3期。

  ① 胡厚宣:《殷虚发掘》,上海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图44。

  ② 黄盛璋:《“个”形释意》,《中国文物报》1989年5月26日。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临汾地区文化局:《陶寺遗址1983—1984年Ⅲ区居住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86年9期。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临汾地区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1期。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1980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3期。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1982年秋偃师二里头遗址九区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12期。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八区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5期。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占研究所二里头队:《偃师二里头遗址1980—1981年Ⅲ区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7期。

  ② 赵芝荃:《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考古与文物》1989年2期。又郑光:《二里头遗址勘探发掘取得新进展》,《中国文物报》1992年10月18日。

  ③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 简报》,《考古》1974年4期。

  ④ 杨鸿勋:《初论二里头宫室的复原问题》,《建筑考占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87年。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考古》1983年3期。

  ① 《史记·西南夷列传》。

  ② 参见唐嘉弘:《略论殷商的“作邑”及其源流》,《史学月刊》1988年1期。

  ① 肖良谅:《商代的都邑邦鄙》,《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都学刊增刊,1985年,344页。

  ② 彭邦炯:《卜辞“作邑”蠡测》,《甲骨探史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277页。

  ③ 分见《合集》6057、6066、7866、28098、6798、7073。

  ④ 《荀子·大略》。

  ⑤ 《国语·齐语》。 ·40·

  ① 《易·讼九二》。

  ② 《论语·公冶长》。

  ③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① 参见殷玮璋、曹淑琴:《灵石商墓与丙国铜器》,《考古》1990年7期。

  ② 杨绍舜:《山西石楼新征集到的几件商代青铜器》,《文物》1976年2期。

  ③ 彭邦炯:《竝器、竝氏与并州》,《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

  ④ 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16页。

  ⑤ 戴尊德:《山西灵石县旌介村商代墓和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3),1980年。

  ① 分见《合集》10136、7103反,《甲》2815,《京津》2013。

  ① 参见王贵民:《浅谈商都殷墟的地位和性质》,《殷都学刊》1989年2期。

  ② 参见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321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