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商社会生活史_宋镇豪【完结】(27)

  ③ 参见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文物》1974年7期。

  ④ 《安明》962。

  ⑤ 《左传·桓公十七年》。

  ① 石璋如:《小屯殷代的跪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本上册,1965年。

  ② 石璋如、高去寻:《小屯·殷虚墓葬之一:北组墓葬》、《同之二:中组墓葬》、《同之三:南组墓葬·附北组墓补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1972、1973年。今案,此三组葬坑未必尽为落成仪礼之遗存,其中当有别类祭祀遗存。

  ① 《后》下4·8。

  ② 《前》8.13·1。

  ③ 《续》6.17·1。

  ④ 《屯南》737。

  ⑤ 《安明》133+237+340。

  第四节 作息起居习俗

  中原地区筑室而居的定居生活的确立,作息习俗即大致同时形成。史传尧时有壤父五十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⑥。舜时有善卷,“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⑦。农耕生产方式与定居息息相关的关系,使人们在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进行生存斗争的同时,自觉将“日作、夜息”作为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人们“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息”①,作息时间的社会化,和人们最初对日常生活事象的先后次序所作的分段记时,无不反映着当时作息起居习俗的基本内涵。

  人们最先的记时,大概只是把白天和黑夜作为一天中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后来出于对日夜交替现象的观察,又有更小时间单位的测定,《管子·庙合》云:“日有旦暮,夜有昏晨”,旦暮昏晨恰恰代表了日夜交替界限的小时间段。这种原始时间概念的产生是相当早的,旦字很早就见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文,字象山上的云气承托着初出山的太阳②,似寓记时和序方位的意义。到殷商时代记时已十分系统化和制度化,甲骨文所见的记时制是一种尚在完善之中的不均匀分段记时制,其记时情况如下页表③。

  武丁时大致是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间段,祖庚祖甲时材料缺如,不很清楚,虞辛以后记时趋于细密,一天分为16个时间段,白天自旦至■分10段,夜间自昏至夙分6段。各段时间称名,除一批出自日月运行观察知识者外,像辳、郭兮、寤、■、住、大食、小食、大采、小采、夙、■等,均来之日常生活用语,涉及到当时的生产实践、居住生活习俗和宗教活动等方面。

  辳即农的初形,本意指用蜃器披除杂草,《淮南子·汜论训》云:“摩蜃而耨”,它反映了当时的农耕生产状况。用农字作时称来记某一固定时间,一方面说明“民之大事在农”④,同时又揭示了“日出而作”的作息习俗。

  郭兮又单称郭,它辞云:“昃至郭不雨”(《掇》1·394)。《说文》云:“郭,度也,民所度居也,”它本是反映筑室而居生活状况的用语。从建筑学看,郭是多室组合的形体概念。早在仰韶

  文化晚期,住宅已出现了明暗套间,甘肃东乡林家聚落遗址发现一座半地穴或吕字形住宅(F16),双室相连,各设一灶,主室又隔出小套间,用来贮藏物品50000023_84_1①。龙山文化时期,连间和套间的组合式建筑普遍出现,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四室并连的地面式建筑(F6—9),其中一间又隔成内外套间,四室最小的一间面积仅1.04平方米,是个储藏室②。婚姻家庭和家族人口的增添,使人们不断为改善居住条件而作出努力,仓房、壁龛,窖穴、畜闲等辅助性生活设施,构成了居室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偃师二里头夏末都邑遗址发现的多室排屋和大型廊庞式宫室建筑群,商代组合复杂的宫室和一般贵族的宅落,以及甲骨文名目繁多的室名、公馆和西仓之类,反映着一时代不同阶级和等级的“度居”情况。用表示房屋组合形体概念的郭字来表示日落前某一特定时间,正是对“日入而息”作息习俗的广泛社会事象一次有意识的再确认。

  寤字是表示下半夜至天明前的时间专词,本意指室内一人在床上呵呼虚吸的睡眠状。原始时期无所谓床第家具设备,只在住屋中央设一灶炕,人们夜间则围炉而卧。为避免潮湿或寒气,人们很早就相当注意地坪的铺筑,所谓白灰面、烧土面等等,相继发明。安徽肥西古埂遗址一座5000多年前的地面式房址,屋内有长4米,宽1.5米,高0.42米的红烧土台睡坑③。陕西临潼姜寨一期房屋遗迹,每每有高出居住面的土台,具有土床的实效。河南安阳后冈龙山时期房屋,有的地坪用排列紧密的木条铺成④。河南郾城郝家台龙山期古城还发现用木板铺地的房址⑤。辽宁旅顺于家村遗址发现的4000年前后的房址,地坪铺有排列整齐的木棍①。陕西绥德小官道龙山遗址房屋,有用当地产页岩石板铺设地坪和屋顶②。这些房屋装修设施的发明,不仅起了一定的防潮作用,也提高了居住空间实体的卫生整洁和生活舒适程度。

  与此同时,美的追求已使原始先民对居室的装饰发生了兴趣。姜寨仰韶遗址的地面或房址,每每有用手指或其它尖细工具按压及剔刺的各种几何装饰图案,如以圆窝、方窝、线条等为母题组成三角、平行线或长方形图案③。华县泉护村龙山时期房址,白灰面地坪,又配以涂朱红色的墙壁,十分显目④。绥德小官道以及山西石楼岔沟龙山时期房址⑤,有的白灰面墙体壁根绘有一圈红色线条。陶寺遗址出有几何形图案的白灰墙皮⑥。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建筑遗迹,出有彩绘壁饰,有绘赭红间黄白色交错三角纹几何图案,有绘赭红色勾连纹图案⑦。到了商代,贵族阶层的居室,内部装饰更趋华美,文献称商代宫室“宫墙文画,琱琢刻镂,锦绣被堂,金玉珍玮”⑧。甲骨文有“文室”、“丽室”之称。《竹书纪年》谓“纣作琼室,立玉门”。殷墟甲十一基址用铜础立柱架梁;西北冈王陵区1001号大墓出有白色大理石立体雕像的柱旁装饰建筑构件⑨,可见设想当时宫室内部的装潢艺术也一定很富丽堂皇的。甚至连殷墟的王室手工业作坊,白灰面墙壁也绘有红色花纹和黑色圆点组成的图案⑩。盘龙城商代方国贵族墓葬,棺椁雕花,阴线涂朱,阳面涂黑,色彩斑烂;洛阳东郊商代地方贵族的墓内,曾发现红、黄、黑、白四色布质画幔①;可能即是居室装饰艺术的再现。居室的美观与舒适,已成为商代贵族阶级消费生活奢侈的缩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