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金文中地方族落组织或基层地缘组织总数700个左右,按8200余人的平均人口规模数计之,这部分的总人口数约略有575万人左右。再合上述方国人口190万和下节所估商王都人口数万人,则晚商人口总数约略近780万人④。较之商初400~450万人的人口总数,大概净增率为73.33~95%。
《逸周书·世俘》述武王伐商,“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磿亿有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这则史料的几个数字值得注意,一是或灭或降国族数为751个,与甲、金文中方国、方伯、诸侯包括地方族落或基层地缘组织名共约791个,比较接近。二是被杀被俘者为四亿八万七千余人,按《尚书·洛诰》:“公其以予亿万年”,传云:“十万为亿”,是人数为48.7万多人,约为上估780万的晚商全国总人口的1/16,国家倾覆,战争惨酷和民人遭殃可以想见。这则史料应该说是可信的。
总之,粗估夏商时期人口总数,夏初约略为240~270万人,商初约为400~450万人,至晚商大致增至780万人左右。《竹书纪年》称夏代“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又称商代“用岁四百九十六年。”我们暂且按950年的夏商总积年数,依据人口学复利公式,平均年增长率= ①,计算得夏商时期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10~0.12%,可见这一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即就中国鸦片战争前近2000年的封建社会中,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也才约为每年递增0.1%②,与夏商人口增长情况几乎相同,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① 参见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83页。
②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220~251页。
① 《诗·商颂·玄鸟》。
② 张秉权:《卜辞中所见殷商政治统一的力量及其达到的范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0本1分,1979年,219~220页。又彭邦炯:《商史探微》,重 庆出版社,1988年,174~179页。
①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文物出版社,1963年。又参见茹士安:《略谈半坡遗址同时期存在房屋的数字问题》,《史前研究》1983年创刊号。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
③ 陕两省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上册。
④ 巩启明、严文明:《从姜寨早期村落布局探讨其居民的社会组织结构》,《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①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王岗》,文物出版社,1989年,165~183页。
② 杨育彬,《河南考古》,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57页。
③ 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1983年第3集。
④ 《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之《尉缭子》作:“……■而立邑建城,以城称地,以地称……”(文物出版社,1985年,释文注释77页)。
① 林■:《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6期。
② 徐光翼:《赤峰英金河、阴河流域的石城遗址》,《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① 资料出处均见上章第二节之(三),此不另注。
① 参见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中译本),台北鼎文书局,1975年,381~418、 431页。
①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1年安阳后岗发掘简报》:又:《1972年安阳后岗发掘简报》;见《考古》1972年3、5期。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1期。
① 顾颉刚:《奄和蒲姑的南迁》,《文史》第31辑,中华书局,1989年,15~16页。
② 李学勤:《大盂鼎新论》,《郑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
③ 李学勤:《宜候矢簋与吴国》,《文物》1985年7期。
④ 张秉权先生在《甲骨文中所见的数》一文中推测过,假定殷代有500个可出兵地方,每地平均出兵3000,则全国壮丁人数有150万,再加上老弱妇孺,当时全国总人口数可能有750万人左右。(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6本3本,1975年。此说又收入《甲骨文与甲骨学》,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学术著作编市委员会,1988年,514~515页。)
① 见《人口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86年,227页。
② 宁可:《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中国史研究》1980年1期。
第三节 夏商王邑人口分析
一 王邑人口规模
夏商王朝都邑屡迁,夏代自禹都阳城,至桀居斟寻,其间前后立过十余邑;商代自汤都西毫,至盘庚迁殷,前后有过六都。都邑城址所在,今已发现四处,王邑人口规模,约略可据之以一考。
传说夏王桀淫虐暴戾,在王邑内“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③,宫中有“女乐三万人,晨譟闻于衢”④,还“以虎入市,而观其(民)惊”⑤。《吕氏春秋·顺民》记商初汤王祷桑林,祝辞有云:“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如按一夫代表一家5口计,则商初王邑人口总数恐怕超过5万以上了。商末王纣的朝歌别邑,据说有“宫中九市,车行酒,马行灸”①。著名人物师望尚父,传说早先是“朝歌之废屠”②,其在朝歌市肆操鸾刀卖肉,而被周文王昌求贤访识,《天问》:“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讲的就是这回事。可以想象得到,夏商两代的王邑,已极一时之繁华,不仅规模可观,经济发达程度远逾各地大小众邑之上,而且居民纭纷,人口众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