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夏商社会生活史_宋镇豪【完结】(9)

  二 外夏代的宫室和家室

  夏商两代人们泛称房屋居宅建筑为室,贵贱无别。

  《管子·轻重戊》云:“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荀子·大略》云:“(禹)过十室之邑。”

  《吕氏春秋·音初》云:“孔甲迷惑,入于民室。”这是以室称一般平民的居宅。

  《考工记·匠人》云:“夏后氏世室”;《竹书纪年》云:“夏后有事于太室”;《谷梁传·文公十三年》云:“大室犹世室也。”《穆天子传》云:“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于启室。”《史记·龟策列传》云:“桀为瓦室。”《晏子春秋·谏下》第十八篇云:“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琼室玉门。”这是以室通称贵族统治阶级的治事朝堂或居宅。

  夏代如此,商代以来亦然。《庄子·知北游》云:“汤武之室”。《竹书纪年》云:“纣作琼室,立玉门。”殷墟出土青铜盂铭有“寝小室”①。甲骨文有“大室”、“■(丽)室”、“文室”、“中室”、“南室”、“东室”、“祖丁西室”、“大甲室”、“祖戊室”、“后室”、“后母大室”、“血室”、“兹室”等等,室为居住、治事、祭祀或藏主之所。它辞云,“今日王宅新室”(安明133+237+340)、“于新室奏”(安明1823+南明683),新室既是统治者的居宅,又是享飨之所。此外,《礼记·月令》云:“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诗·大雅·绵》咏商代周族的先人在周原“筑室于兹。”知民间仍以室称居宅。

  据《释名》云:“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从建筑学而言,室是居住空间实体。建筑的形体概念,在史前时期有称“个”者。《吕氏春秋·盂春》云:“天子居青阳左个”,高诱注:“青阳,明堂也,中方外圆,通达四出,各有左右旁,谓之个。”史前遗址恒见“个”的契刻形符,近黄盛璋先生精辟指出,“个”是原始房屋的象形,“人”似屋顶,“丨”表立柱②。然自夏商以来,形体概念的“个”已被宫字取代,“个”似乎降为居室的组合单元。

  《世本·作篇》云:“禹作宫室。”《论语·泰伯》云:“(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越绝书》云:“禹穴之时,……治为宫室。”《尔雅》、《说文》均以宫、室互训,正包括了建筑学上形体和空间两大概念。但夏商时之宫,一舱都称于统治阶级所居,是贵贱有别的。《淮南子·主术训》云:“夏屋宫驾。”《竹书纪年》云:“夏桀作倾宫瑶台。”《晏子春秋·谏下》云;“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甲骨文有“我宫”、“右宫”、“从宫”、“天邑商公宫”、“天邑商皿宫”等等,宫均指为贵族统治者的享宴、祭把、治事和居住之所。甲骨文宫字构形作■、■、■等,显然是建筑群的形体组合。夏代以来“治为宫室”,表明上层贵族集团的居所已合居住、祭祀、行政为一体,出现了多连间单元、多隔室空间分割、多社会功能的大型建筑组合群体,建筑向着华贵、奢侈、舒适和宏大壮观的规模发展,代表着当时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相反,一般的民居在很长时期内仍大体维护在史前普通居宅的水平,甚至有的还不如。尽管作为血缘关系的家族和相对独立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小家庭已构成了夏商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但其主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家室”居宅,至少在现今所见有关考古学遗址中看不出有什么重大改善。宫室和家室的对立,表明着夏商时代贵族统治者和下层平民乃至奴隶的居住形态所呈现的严重两极分化。

  居室的两极分化,在夏王朝建立前的颇长一段时期内已经发生。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一些窑洞式住宅,面积一般都不到10平方米,十分简陋,但同时又发现了可能属于较高级居室的刻有几何形图案的白灰墙皮①。在已发掘的405座墓葬,有大型墓6座,都有丰富的随葬品,而大量的小型墓却没有任何随葬物,亦无葬具。大型墓中每每出有四至五件“仓形器”,为地面式建筑的造型,高墙体、长方弧形门洞,出檐攒尖顶①。这正可看出当时居住生活的等级差异和贫富分化。

  二里头夏代晚期都邑遗址,房屋建筑遗迹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差别。最低一等的是小型半地穴式或地面式长方形居室,如80YLVIFI为半地穴式单间住宅,门道朝南,穴深0.94米,东西长2、9、南北宽2.15米,面积仅6.23平方米,屋内东北角有灶坑,中央有一个圆柱洞②,可知是一座很简陋的窝棚建筑。(图3)又如编号为82秋YLTXFI的小型居室,曾经前后两番建筑使用,先前是一座半地穴式建筑,穴深约1米,面积4X3.3米,门道在东南部,屋内南壁处有一个宽约1米、长2.95、高0.4米的平坦上台,似供睡眠休息之用。再翻建时,穴坑被填平,重新挖槽、立柱、起墙,筑成地面式方形居室,面积3.4X3.5米,稍小于前,室内又加了道隔墙③。这类居室可能属于低层贫困小家庭所使用,在家庭添口的境况下,居住条件益显紧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