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百姓,增强国力,加强军备,就可不战而胜,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真理,但如果只图虚名,或是迂腐自误,那不仅不能克敌制胜,还会不战自败。
毫无疑问,在战争中,除了民心向背和战争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以外,战略战术的应用,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各种战争的经验教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讲战略战术的运用,由此可见,古人对此已有明确的认识。
至于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曹刿的指挥有方,更可作为典型例证。但像宋襄公一样的人也不是没有,直至今日,脱离实际的空头口号主义仍不绝如缕,甚至时有泛滥,是否也跟宋襄公大搞“仁义”之师有类似之处呢?军事与政治密切相关,在中国尤其如此。拿破仑被囚禁海岛时曾看过《孙子兵法》,感叹自己若能早日见到这部奇书,一定不会惨败,不会受牢狱之苦。但实际上,决定战争胜负最根本的、内在的原因还是不在军事本身,主要在于政治。因此,从军事斗争中看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应当是我们今天分析中国军事史的重要着眼点之一。
------------
4仁者无敌(1)
------------
历史有没有预言家?
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的西汉墓中挖掘出了大量的论兵竹简,其中有几枚题目为《吴问》,这些竹简简略而又清楚地记载了孙武对吴王的答问。吴王问在晋国六卿之中,谁先灭亡,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先灭亡,其次是智氏,再其次是韩、魏,最后只有赵氏来统一晋国。
历史的发展果然与孙武所言相符。难道孙武真是一位上知三千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仙?难道真的身怀异术,能预知祸福休咎?
其实,孙武的预言是完全建立在对现实状况的分析基础上的,他对吴王说:“范氏、中行氏把一百六十平方步作为一亩,这样,他们的亩制就相对较小,收入就相对增多,养的家臣、武士也就多。如此一来,他们两家就会变得奢侈傲慢,希望建立武功,养成黩武好战的习惯,人心背离,定会最早灭亡。智氏的情况虽比范氏、中行氏好一点,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会紧接着范氏、中行氏灭亡。再次,韩、魏的情况和智氏基本相同,也会相继灭亡。最后能统一晋国的当属赵国,因为赵国田亩大,又免去了许多租税,办事从俭,养的武士较少,民心归属,虽然历经困难,但最后必定能统一晋国。”
在中国历史上,人心的向背往往能决定一个国家或是政权的存亡,尤其在冷兵器时代,除了其他一些人为因素外,孙武像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兵法·用间》
战争的胜利主要取决于军队的思想状况,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如此。当时的各诸侯国的土地一般都比较小,国君和臣民的关系也比较直接,国君制订的政策、法令及国君的个人行为都迅速而又直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人民群众对国家和国君的概念也就十分清楚。对于残暴的国君,人们往往编出歌谣来诅咒他们,战争时要么退缩不前,要么干脆逃跑,甚至临阵倒戈;而对于爱惜民众的国君,他们则倾力相助,因为保护国君就等于保护自己较好的生活。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得最响的是“仁政”的口号,谁得到了人心,谁就能稳定国家,谁就能在战争频仍的多事之秋取得发展。
赵国灭掉其他国家而统一晋国,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赵国每走一步,都是本着“爱民”的方针,往“仁政”的理想上去发展,因此,赵国走向强大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的大权逐渐旁落到了一些士大夫手中,出现了士大夫专权的局面,即所谓的“政在家门”,晋国国君根本左右不了臣下。栾书杀掉了晋厉公,晋悼公即位后却不敢对他奈何,仍让他在朝廷中占据重要职位,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在这些极有势力的卿族中,数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家最为突出。不久,因为范氏、中行氏行不仁之政,弄得朝野怨谤,就被赶出了国都,于是剩下了后面的四家。在这四家当中,智氏的势力最强,但也最骄横,赵氏的力量较弱,但能够勉力勤政,爱惜人民。这四家同为晋卿,个人的性格特点却大不相同,这就埋下了日后兴败的种子。
首先,在选立继承人方面,他们就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选立继承人是关系到国家兴败成亡的大事,本应持慎重的态度,选贤任能,但智宣子的态度却与此相反。
智宣子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瑶作为继承人,他的同族——也是晋国的大夫——智果听说后就赶紧跑去劝说宣子,他疾言厉色,措辞激烈,历数瑶的短处。智果说:“瑶和宵(智宣的庶子)比起来真是差得太远了。瑶比别人强的地方有五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点,不如人的地方有一点。第一,论起身材高大,外观漂亮,美髯长须,比别人强;第二,论起奔跑快捷,射箭驾马,比别人强;第三,论起各方面的技艺才能,比别人强;第四,论起巧于文辞、辩论机智,比别人强;第五,论起刚强坚毅、敢作敢为,比别人强。但是,他的缺点是极不仁厚,自私、刻薄。如果以这五种技艺去统治人民,治理国家,而又残暴不仁,那谁又能制伏他呢?谁又能把他当做君主去侍奉呢?希望您一定不要立瑶作为继承人。如果非立他不可的话,智氏必遭灭族之灾。”智宣子并未认真地考虑智果的意见,反而认为统治人民就需要像瑶这样强有力的人物,于是决定立瑶作为继承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