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读史有学问_冷成金【完结】(23)

  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按照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时趋于鼎盛时期,因此,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以及整个盛唐局面的出现,决非李世民一人的功劳,主要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这也不能否认李世民作为万世英主、帝王楷模的功绩。唐朝贞观时期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以及人民生活的富足,均与李世民个人分不开。

  那么,李世民何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功劳呢?为什么会成为帝王的楷模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当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就是所谓的善于“纳谏”。

  在封建专制体制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制约它,似乎道义和道德是君主权力的唯一牵制,如果昏君不服道义,不讲道德,你就拿他没有办法。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这种情况下,是无道理可讲了。因此,一朝一代的兴亡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一人的品德。

  说来也真可笑,偌大一片国土,如此众多的人民,其命运竟悬于一人之手,但这是历史造成的,你拿它无可奈何。不过,老天总算不让中国人彻底绝望,总会让他们明君贤相的理想实现那么一两回,真所谓“千年等一回”,李世民也算是中国人等到的好人皇帝了。

  李世民很害怕自己的帝国也会像隋朝一样覆亡,于是,他认真地总结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总结来总结去,只有一条最重要,那就是隋炀帝不听别人的意见。隋炀帝本是英武过人、聪明超群,怎奈他荒淫无度、大违君道,“臣下钳口”,皇上“不闻其过”。隋炀帝自己“恃其俊才,骄矜自用”,越是聪明,就越是灭亡得快。所以,李世民认为人君即便是“圣哲”,也应当“虚己以受人”,决心察纳雅言,让“智者献其策,勇者献其力”。他的臣下也很争气,例如魏征就曾告诉李世民一条极其重要的道理,叫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其实,李世民“纳谏”时心里有时也很不舒服,只是善于克制自己罢了。在众多的进谏和纳谏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挑出一些来看一看,《资治通鉴》中有较为集中的记载,兹摘译数则如下:

  魏征相貌不超过中等人,可他很有胆量谋略,善于扭转君主的心意。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的决心一点也不动摇,李世民也拿他无奈,只好收敛威容。魏征曾请假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人们说陛下您打算去南山,外面的行装都已经准备完毕,最后竟没有出发,是因为什么呢?”皇上笑着说:“当初确实有这个意思,后来想想又怕您责备我,所以没有去!”

  皇上曾经得到了一只很好的鹞鹰,把它驾在自己的手臂上玩耍,远远地看见魏征来了,就赶紧把它藏到了怀里。魏征故意没完没了地禀奏公事,等魏征走了,鹞鹰竟被闷死在怀中。

  一次皇上罢朝回来,怒气冲冲地说:“该当杀了这个乡下佬!”皇后问是谁,李世民说:“魏征总在朝廷上侮辱我。”皇后一听,忙穿好礼服立在殿前。李世民惊问什么事。皇后说:“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子就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正是由于陛下您英明所致啊!我怎敢不向您道贺呢?”李世民听了以后,觉得很高兴。

  中牟县的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劳累了人民;征收地租,加重了租税;民俗喜好梳高大的发髻,大概也是受皇宫里的影响。”皇上看了奏章后大怒,跟房玄龄等人说:“皇甫德参打算让国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一斗租子,宫中的妇女都没有头发,他才称心吗?”要按诽谤国家罪给皇甫德参治罪。

  ------------

  7一场造就万世英主的“阴谋”(4)

  ------------

  魏征劝谏说:“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切,就不能打动君主的心。古人说,狂妄的人说的话,圣明的人有所采择,希望陛下您考虑决定。”李世民说:“我如果处罚了这个人,哪个人还敢再说话呢?”就赏了他二十匹绢布。

  有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您近一时期不喜欢坦率的话了,虽然勉强包含宽容,可不似以前那样豁达大度了。”于是,皇上对皇甫德参再加赏赐,并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安州都督吴王李恪多次出外打猎,给一些居民带来了不少损害。侍御史柳范上奏揭发这件事,李恪因而被免官,削减了他三百户的租税收入,李世民说:“吴王的长史权万纪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我儿子的行为,应当处死他。”柳范说:“房玄龄辅佐陛下您,尚且不能阻止陛下出去打猎,怎么能单单处罚权万纪呢?”皇上大怒,袖子一甩,入了后宫。过了很久,皇上单独召见柳范,对他说:“你为什么当着人面指责我呢?”柳范回答说:“陛下仁厚英明,小臣我不敢不竭尽愚直。”李世民听了,很高兴。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见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宫里最近有什么修建工程?”窦德素把这事上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很生气,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管理政府的事务,宫中的小小修建跟你们的职务无关。”房玄龄低头认错。魏征却走上来说:“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责备房玄龄,房玄龄又要认什么错!房玄龄等人总理国政,是陛下的臂膀和耳目,对宫廷内外的事情都应该有所了解。如果您建的工程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协助陛下来完成;如果不对,就应该请求陛下停止。他们向主管人员询问,理当如此。所以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认为他们有罪而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认罪!”皇上听了,十分惭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