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颜与祸水(3)
------------
犬戎撤兵后,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等人把原来的太子宜臼立为王,称周平王。同时虢公翰等拥立携王,这就出现了“两周并立”的局面。平王得到了一些较为强大的诸侯国的支持,十多年之后,晋国攻杀了携王,西周又告统一。但镐京地近犬戎,屡屡遭到袭击,防不胜防,再加上镐京的房舍毁坏很多,无法修复,于是周平王决定放弃西周的旧都,东迁洛邑(即今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诸侯的护卫下,终于迁都洛邑,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但是,东周连自己的地盘都无法保住,更不要说号令诸侯了,实际上,周朝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大国,自西周灭亡起就结束了。从东周开始,它就沦为一个中等诸侯国,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春秋时期。
纵观西周灭亡的教训,当然主要是因为西周末期几代统治者生活上荒淫无道、政治上昏聩混乱所致。几代统治者如此延续下来,社会问题越积累越多,以至人心离散,无法收拾,不过这也是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所无法避免的结果。每一朝代的开国君主或是前几位君主,尚能从前代的覆亡中汲取教训,尚能洁身勤政、励精图治,但当承平日久之后,他们的自然欲望就会无节制地膨胀,而世袭君主专制制度又不可能对君王进行约束,于是只好任由无道君主胡作非为。所以,历代王朝多因君主的荒淫无道致败,就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历史规律。至于直接导致周幽王败亡的导火索,则有两条,一是烽火戏诸侯,一是废除申后和太子。
俗语谓:君无戏言。君主如果言而无信,那就会很快失去威信,如果拿政策法令当做儿戏,那就会使臣下无所适从,政治混乱,从而招致怨怒。至于周幽王以烽火传警来招集兵马大开玩笑,恐怕在世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表明周幽王统治无术,更直接反映了周幽王以国家社稷为儿戏,根本不去思考怎样治理国家,其实,就是心目中完全没有国家。如果这样的君主还能稳坐江山的话,那也实在是苍天无眼了。
其次是废除王后和太子。立后立嗣是一个君王的头等大事,本须慎重考虑。中国历史上因立后立嗣的事不知出过多少次乱子,多少人头落地,何况申后是申侯的女儿,而西周王朝自己又十分虚弱呢?一般说来,废立王后都首先要考虑外戚的势力,否则必定后患无穷。幽王废掉了申后,要杀太子,却又让他跑掉,要治申侯的罪,却又让他得知内情并自由活动。周幽王的灭亡,当然是神仙也救不了的了。
褒姒作为历史的替罪羊,实在是无辜的。作为一个贫寒女子,完全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她不过是深宫里的一只小鸟,她的一颦一笑跟国家的兴亡成败绝无干系,而从古到今,人们却往往把国破家亡的责任推到她的头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贵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也许,从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的这个故事中,男人们应该看到些什么。
------------
2把国家托付给仇人(1)
------------
任人唯贤,历来是中国统治者所标榜的用人标准,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不多,倒是任人唯亲,是历史上普遍而又长久的现象,否则,许多王朝就不会像昙花一现那样短暂了。
其实,这也不必大惊小怪,偏爱亲族,宠信奸佞小人,本是普遍的人性之一。
在皇权得不到约束的封建专制时代,任人唯亲就成了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现象。不过,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直不绝如缕的,这不仅是一种美政理想,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历史上所出现的治世明君,大致都与任人唯贤的施政方针分不开。诸葛亮在其著名的《出师表》中总结汉朝兴亡的原因时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由此看来,任人的标准不仅关系到政治的清明与否,还关涉到国家兴亡成败的大计。
其实,对于选贤任能,古人一直就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著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举贤任能的佳话,就是其例证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位大夫,叫祁奚。晋平公见南阳缺少一个地方官,就让他推荐一个人,祁奚推荐了解狐。平公十分惊讶地问道:“解狐不是跟您有仇吗?您为什么推荐他呢?”祁奚说:“您问的是谁担当这个职位最合适,不是问谁跟我有仇。”晋平公很佩服祁奚的看法,马上下令征召解狐前来任职。过了不久,晋平公又让祁奚推荐一名尉官(古代管理军士的官),祁奚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平公说:“祁午不是您的儿子吗?”祁奚说:“您问的是谁可以胜任,不是问谁是我儿子啊。”晋平公于是让祁午上任。事实证明祁奚的推荐完全正确。
不过,把国家托付给仇人的先例还是不多的。一般职位尚且要所选得人,何况是一国之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