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开始,民间传闻霍家毒死了许皇后。
不久,霍显之女被迎入宫,一年后立为皇后。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寿终正寝。
霍后尚未生子,宣帝欲立许后所生的刘爽为太子?霍显对女儿说:“他是皇帝微贱时所生,怎能当太子?倘若你将来生了男孩,不是要为他所制吗?”霍显就交给她毒药,让她寻机毒死太子。无奈宣帝十分小心,派人周密保护,凡食物都要先尝后进,霍后始终不得下手,她经常恼恨地咒骂,逐渐露出了不悦太子的神情。宣帝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又风闻是霍家毒死了许后,就加倍注意起来。
霍家一门三侯,霍显尚不满足。做了太夫人之后,霍显无视礼法,竟擅自扩大霍光的故制,自己的生活更是纸醉金迷。尤其是与俊仆冯殷私通,闹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她的这些做法,引起了公愤,许多人上书弹劾。只是宣帝念着霍光的功劳,才隐忍未发。
宣帝怕霍家势力太大,将来生变,就逐步撤去霍禹等人的兵权。霍家已感觉到势头不好,尤其是弹劾之人越来越多,关于毒死许皇后的议论也越来越凶,霍云、霍山等就找霍显想办法。霍显把下毒之事告诉了他们,他们非常震惊,认为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联络霍氏及诸女婿一同起事,并借上官太后的名义废了宣帝,方可无虞。谁知隔墙有耳,马夫听到了他们的议论,夜里又与别人私议此事,他的朋友听说后,为了希图富贵,就跑到皇帝那里告了密。霍家的谋划至此事泄。
宣帝立刻传令捉人,但又马上传命止捕,就是这样,霍家也知谋泄,急忙联络诸亲戚准备起事,诸亲戚知道谋反必致连坐,为求一线生路,也都纷纷同意。好在又无声息,大家就又安定了一段。其实宣帝是在一步步地实行。他怕霍家谋反之事尚未传信众人,贸然下令逮捕,恐会遭人议论,要等到霍家充分暴露出来,才好服众。果然,霍家的问题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臭。霍家便又密谋杀了魏相,废去宣帝,立霍禹为天子。又有人探得了这一消息,报知了宣帝。
宣帝见时机已成熟,立即派兵,凡霍氏宗族亲戚,一概拿办。霍山、霍云服毒自杀,霍显、霍禹被腰斩,霍氏女婿外孙,尽数处死,诛灭不下千家。
纵观霍光的一生,虽不能说真像周公辅佐成王那样尽善尽美,倒也确实能尽心尽力,秉公治国,至于许多处理不当的涉及个人的事,细细地推敲起来,倒也未必是霍光原意,实在是情势所迫,无力回天。应当说,周公辅政只是一个传说,一种理想,而到了霍光,是实实在在的具体操作,问题十分复杂,虽想以身作则而不得,能做到霍光这个样子,平心而论,已很不容易了。
但霍光是只知谋国,不知谋家。他完全有理由考虑到身后家族的败亡。
其一,毒死许皇后留下了祸根;其二,二十多年的执政结怨太多,且有许多越权之事;其三,妻子霍显起自微贱,欲壑难填,狂悖残忍;其四,诸子孙多是轻狂之人;其五,子婿盘踞朝廷,势力太大,极易遭忌;其六,不知收敛。这六条中的任何一条,均足以使家族败灭,霍光却未对任何一条作出具体的安排,更无任何善后措施,其败亡是无可避免的。不灭在宣帝的手里,也会灭在别人的手里。别说还要谋反,就是谨慎处世,也决计逃脱不了,只是谋反使败亡来得快一点、彻底一点罢了。霍光只知谋国,不知谋家,按中国传统观点来看,霍光不是一个上档次的人物。
------------
9外戚与宦官(1)
------------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这句话是春秋末期的越国大夫文种最早说出的,没想到在其后的数千年里,竟然屡试不爽,似乎成了一条铁定的“历史规律”。
且不说那些如走马灯般变幻无穷的短命王朝,就几个大的王朝而论,西汉开国名臣大将受诛;宋朝开国后似乎温和一些,只是将一些大臣开除回家,让他们种田去了,用的是和平过渡的手段;明朝开国后似乎最为突出,连大臣带家属杀得数也数不清。
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莫非疯了吗?
其实,他们清醒得很,开国之后屠戮功臣,正是他们的清醒之举,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明智之举。这与简单地“卸磨杀驴”是大不一样的,这是开国帝王们巩固一家一姓政权的有力措施,是他们“为子孙万世计”的长远策略。那么,何以会如此呢?
道理很简单。开国帝王必定会有一群能力出众、战功赫赫而又势力很大的名臣大将,这些大臣将领未必都忠心耿耿,未必都处处合意,这样,即使在开国皇帝健在时,他们也不全都老老实实,谋反乃至起兵的事例多如牛毛。而这些大臣将领的年龄一般说来都要比开国皇帝为小,等他们享尽天年,自然死光,恐怕极不可靠,即便开国皇帝熬死了许多大臣名将,剩下几个也还是让人不放心,更不用说皇子即位之马援
后无力控制这些权势很大的开国功臣了。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借口将他们一一除掉,当然最好是杀死,即便留他们一条性命,也不要让他们有重掌大权的机会。
这实在是过于残忍。这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听起来令人感到义愤,似乎又使人觉得对功名利禄乃至人性道德都深深地失望,但是,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使国家免去了许多分裂战乱之苦。如果权力分掌在几家几姓的手中,那社会就要动荡不安了。六朝时期几十年换一个王朝的例子,就是极好的说明,那时的门阀士族各自为政,一旦有机会,他们就发难造反,所以,朝代更替如同烙饼一样,你来我去,受苦的自是黎民百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