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洪既当副总统、都督一席.势必易人。谁人呢?非你孙武不可。做都督又
非掌兵权不可,而现在兵权均在战时总司令吴兆麟手里,不如趁北伐时机,
采取调虎离山之计把吴调开,请黎元洪下令将军队归军务部节制。”孙武颇
以为然。他和黎元洪各自装着杜锡钧所献计策,一起商讨扩军计划。把吴兆
麟划分的3 个防区改为3 镇,令吴统率第3 镇,外加混成第8 协、机关枪1
营、督战敢死队1 营、护军队2 队、卫生队1 队,作为北伐第一军,吴为第
一军总司令。此外,湖南、江西、安徽、广西、江苏、南京、贵州、广东、
云南等省赴鄂援军近10 万人编为第二、第三军,以江西援鄂军统领李烈钧
为第二军总司令,统率安徽、江西、九江、南京各地援军,及鄂军第3 协;
以广西援军赵恒锡为第三军总司令,均归大元帅黎元洪统辖。其余鄂军部队
编为守备部队和留守部队,各拥有3 个协兵力,留守部队中还包括炮兵2 标、
工程兵1 营,亦归黎元洪统辖。
杜锡钧野心勃勃,包藏祸心,在决定吴兆麟任第一军总司令后、又在
孙武面前挑唆道:“吴任此职,指大功告竣,吴之功劳权势亦愈加大,是后
患也,仍宜设法牵制。”孙武、杜锡钧便商定,请黎元洪改派吴为尚未建成
之第4 镇统制,暂指挥第一军所属军队。黎元洪不能驳孙武的面子,认为吴
兆麟是自己人,好说话,如不行,再令他作参谋总长。于是当即照孙武的意
思赶办委札,连夜派人送给吴兆麟。吴接到委札颇为恼火,立即打电话给黎,
表示不满。黎元洪只得任命吴为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孙武接让第一军总司令。
孙武争权、黎元洪朝令夕改,引起革命党人及军政府人员不满,总监
刘公对吴兆麟道:“黎之左右佥任,非驱逐不可!”杜锡钧闻风逃往汉口,并
派心腹之人潜往武昌,面晤孙武道:“先生若就第1 军军统,则军务部势必
易人,就小遗大,甚为先生不取也。不如此时辞去军统之职,再由先生保荐
一心腹之人,先生间接遥制之。此两全之策也。”孙武正为遭到众人反对而
懊悔。听了这番话便向黎元洪建议暂命杜锡钧代理第一军总司令。黎元洪从
恶如流,惯听小人播弄,且杜亦是他的心腹之人,买孙武的面子。于是,杜
的目的便达到了。可谓手段狡猾矣。
黎元洪以大元帅名义发下了准备北伐进军的命令,命第一军由阳逻向
黄陂方面前进;第二军由黄陂进占祁家湾,然后沿铁道线向三议埠行进;第
三军占领新沟、汉川,嗣后即由孝感进攻。三军均需在停战期满,即1 月15
日晨8 时完成如上军事行动,一旦和议破裂,即向盘踞在杨店和孝感之敌发
起正式进攻。但黎元洪雷声大,雨点小,他的主要希望是寄托在同袁世凯的
和谈上,北伐仅成为他扩张军队的口实。
同盟会在袁世凯的诱惑下,在立宪派人的离间下,上层已经分裂。原
同盟会会员、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章太炎同立宪派人张謇、程德全、
赵凤昌、应德闳等发起,于1912 年1 月3 日在上海江苏教育总会宣布成立
中华民国联合会,公推章太炎、程德全为正副社长。各省设立分会,经各省
会员互选,其参议员为:
江苏:唐文治、张謇;
浙江:蔡元培、应德闳;
湖南:熊希龄、张通典;
湖北:黄侃;
安徽:江德渊、程承泽;
四川:黄云鹏、贺孝齐;
江西:刘树堂、邹凌沅;
广西:陈郁瑺;
云南:陈荣昌;
广东:邓实;
甘肃:牛载坤;
贵州:符诗镕、王朴诸。
设机关报为《大共和日报》。中华民国联合会主要是由立宪派人和少数
象程德全这样的旧官僚、把章太炎这位“革命元勋”当作旗帜而搞起来的。
它的“假定政纲”计有10 条:1、确定共和政体,建设责任内阁;2、统一
全国,厘正行政区域;3、厘正财政,平均人民负担;4、整顿金融机关,发
达国民经济;5、振兴海陆军备,巩固国防;6、建设铁路干线,力谋全国交
通;7、维持国际和平,保全国家权利;8、励行移民开垦,促进边荒同化;
9、普及国民教育,振起专门学术;10、注重国计民生,采用稳健社会政策。
这些政纲是无所非议的。
但是,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实际活动,主要斗争矛头是对着临时政府的。
诸如反对使用阳历,多队向临时政府请愿,要求立即成立民选参议院。他们
在临时政府准备将汉冶萍公司同日本合办、以向日本借款解决财政困难,主
张建都南京、反对迁都北京等问题上,对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进行了猛
烈的抨击,表示坚决反对的态度,使临时政府处在更加困难的境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