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之术。敝军政分府现今整队北伐,一面廓清淮甸,以固我长江门户,然
后与各民军合力北伐。务请我最崇拜、最亲爱诸公,持以决心,奋扬神武,
毋使九仞之功止于一篑,是为至祷。”全国反对议和,要求北伐的呼声极高。
但是,6 路北伐军队,除宁皖和淮杨两路沿津浦线北上,烟台、关外两
路有所行动外,其他两路并无动作。由于南北议和,命令各路北伐军在停战
期内不许进击,而停战协定一再延长期限。
停战议和,一则是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就已确定的方针,二则是新成立
的诸多党派拥黎拥袁。孙中山事实上已不可能改变南方各省“举袁”的方针,
同袁世凯中止议和。这样,临时政府所举行的北伐,终于夭折。
袁世凯在声势浩大的北伐军面前,已是惊恐之状。他手下的北洋“三
杰”,也变得无所作为。
所谓“三杰”是袁世凯在山东的时候,曾请德国军官观操,那个德国
人当着袁的面,用马鞭指着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称道:“你手下这三员
均为杰出的将才。”于是,这三人便被吹嘘为“北洋三杰”了。后来军中进
一步把这“三杰”吹得更形象化了。分别称之为“王龙”、“段虎”、“冯狗”。
“三杰”之冠的王士珍,城府很深,在政治舞台上是个时隐时现,见首不见
尾,知面不知心的人物,所以称之为“龙”;段祺瑞性情暴躁,好比恶虎。
但这只“恶虎”长相却没有半点虎威,他脸膛扁平,眉毛疏淡,鼻子微微歪
向左边,胡子散乱,嘴唇没有棱角。因此人们常常不叫他“段虎”,因他是
合肥人,则叫他“段合肥”。冯国璋爱在主子面前点关哈腰,象一只摇尾的
家犬。
冯国璋和段祺瑞虽是一对结拜金兰的把兄弟,可一直是面和心不和。
早在小站练兵时,袁世凯委派冯国璋为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段
祺瑞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冯国璋丧妻后,袁世凯把自己的家庭女教
师周道如嫁给他做填房。段祺瑞断弦后,袁世凯又将自己的干女儿张佩蘅许
给他做继配夫人。由于各有这么一层不寻常的关系,冯、段二人常在袁世凯
面前争宠,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常常明争暗斗,各不相容,互不服气。
段祺瑞的父亲在旧军中当过管带,段祺瑞因此自命为“将门之子”。他
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又曾到德国深造过。当时德国是世界上陆军最强的
国家,而那时留德学生又很少,段祺瑞更是以此引为自豪,常在人前摆出一
副门里金刚的架势。他非常崇拜德国,无论什么东西都必称德国的好。甚至
他生了病也非要服德国药不可。在他的眼里,冯国璋简直是个无名鼠辈,根
本无法和他相比。
冯国璋是直隶河间人,早年中过秀才,后来弃文习武,考入天津北洋
武备步兵班。
毕业后,派往军队中当个小军官,不久又离开军队,重操本行,做起
候补知县来。他到小站后,立即受到袁世凯重用,成为新建陆军的重要台柱
子之一。
袁世凯对他手下这一“虎”一“犬”,采取暗中笼络,互相牵制,分而
治之的驾驭办法,促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为表示他“用人唯公不唯亲”,便常用考试办法
来提升军官。
当北洋新军成立第1 协时,王士珍考个第1 名,当了协统;成立第2
协时,冯国璋考试也夺了桂冠,也当上了协统。那位留过洋的“将门之子”
段祺瑞,却一连两次名落孙山,脸上无光,肚子里有气。成立第3 协时,他
满腹心事,坐立不安,深怕这次考试再落榜,那留洋镀金的面子将要丢尽,
别说升官当协统没份,恐怕连在北洋军里继续呆下去的本钱也将蚀光。不料
在考试前一天,他正惶惶不安时,袁世凯突然差人来把他叫到书房去,二话
没说,悄悄地将试题递到他的手里。这次考试,他终于名列前茅。事后,他
每与密友谈起此事,总是表示对袁世凯“受恩深重,终身不忘”。其实,王
士珍、冯国璋之所以早他登榜,也全赖袁世凯所施的“恩惠”,只不过段祺
瑞一直被蒙在鼓里罢了。
冯国璋第一军攻下汉口和汉阳之际,袁世凯突然把段祺瑞从前线召回
京,一见面,劈头就问:“芝泉,你看这仗该怎么打?”段祺瑞对主子袁世
凯心思摸得很清楚,袁世凯不是真心为清廷打天下,那已被清廷封为一等男
爵的冯国璋挂帅出征武汉,虽然连克2 城,但伤亡严重。他又居功自恃,急
于攻下武昌,即使他能打下武昌,他所指挥的北洋第一军也将拚得所剩无几。
袁世凯不召冯国璋,却把他段祺瑞召回京来,必然是袁想利用历代权臣惯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