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南京支部亦愤怒表示:“共和国中,民命民权断不可任一二当道
者随意蹂躏。”但黎元洪根本下听舆论忠告,倒行逆施,凌大同于9 月自沪
返鄂,化名凌乔,参与南湖马队暴动,被黎元洪抓捕枪毙。
《大江报》被查封后,同盟会在鄂喉舌《民心报》发表蔡寄鸥的《哀
大江报》一文,抨击黎元洪:“夫黎元洪不过一庸常人耳,英雄不出,遂令
竖子成名。吾虽爱黎,亦不能为之讳。”黎阅报恼羞成怒,拍案大呼:“何物
狂生,敢呼余为竖子耶!《大江报》鼓吹无政府主义,而若辈公然庇护之,
是非重办不可!”黎元洪下令将蔡寄鸥拿至都督府,经蒋翊武等说情力保,
方释出,但《民心报》被他查封。
对黎元洪执掌湖北政权威胁最大的“首义三武”之首的孙武,已在群
英会事件后倒台,还剩下“二式”,其中以张振武是黎元洪的心腹之患,他
决定除掉他。
张振武(1870—1912)原名尧鑫,字春山,湖北竹山人。肄业于湖北
省师范学校,任小学教员,后加入共进会,为负责人之一。武昌起义时,他
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与蔡济民共同挑起了指挥全局的重任。起义胜利后,
出任军各部副部长,对于革命初期的政权建设、稳定革命秩序以及阳夏战争,
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思想激进,在武昌起义时,对旧势力的妥协思想较
少,曾鲜明地反对黎元洪为都督,说:“我不相信他能够革命。”黎做都督后,
他曾说过:“将黎元洪斩首示众。”汉阳失守后,黎元洪、孙武、孙发绪均支
持放弃武昌的主张,张振武则激烈反对,怒斥:“敢言弃武昌者斩。”民国成
立后,他发现革命果实有丧失的危险,见在黎元洪把持下的湖北政局日益恶
化,便道:“鄂政不良,我等当再度革命。”他又在武昌国民公校开学典礼发
表演说:“革命非数次不成,流血非万万人不止。”军政府成立时,军务部长
孙武住院,军务部由张振武掌握,他在湖北军队中有较大影响,得鄂军士心。
他直接掌握的军队将校团,约有3000 余人,以心腹之人方维为团长。
黎元洪在群英会事件后,下令将校团解散,但未能成功。黎又千方百
计使将校团摆脱张振武控制,派去一心腹任副团长,遭到该团拒绝。黎又下
令将该团编入其亲信王安澜统率的第6 镇,又遭该团强烈反对,不得不收回
成命。黎又设计,企图将该团改为军官学校,此又没成功。
黎元洪下令遣散张振武直接掌握的另一支军队,这支部队是由原兵站
总监所辖的6 个大队,共1000 余人。张振武则将这支队伍改编为军务司护
卫队。黎元洪指责张“拥兵自卫”。
议和期间,张振武以军务部副部长身份去上海购置枪械,准备北伐。
有人电告黎元洪,说张耗费公款,械不合用。黎元洪派人去清查他的帐目,
并电沪都督陈其美监视他的活动。张一怒返鄂,当面质问黎元洪:“你凭什
么资格查我的帐?”黎连声解释:“此为尧卿所为,与我无关。”从此,他同
黎元洪、孙武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黎实行“军民分治”,藉故将武昌起义有功的革命党人、警视厅长顾庆
云排挤去职,张大愤,立即上书黎元洪,严词诘责。黎闻后,恼羞成怒。黎
改军务部为军务司,军务部正副部长孙武、蒋翊武、张振武同时被解除职务,
孙、蒋均消极隐退,独张仍不甘退让,曾向黎要求留任,并继续掌握将校团
武装力量,不肯放手,致使黎席不安枕,去张之心遂决。
黎元洪虽然打算除掉张振武,又顾张系革命功臣,恐杀之影响波及全
国,因此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计策:假手袁世凯,在北京除掉张振武;可
免却湖北发生动乱的危险。
3 月19 日,黎元洪向袁世凯推荐张振武任“东三省边防使”,令其由鄂
调拨精兵1 镇,赴东三省驻扎。袁也表示同意,但到4 月中旬,又借口东省
大局已静,南军不服北方水土,阻止鄂省派兵屯扎东北,实则不愿革命党人
屯兵在自己的侧背,张振武的边防使名目也随之取消。
黎元洪又多次密函袁世凯,以首义元勋16 人在鄂党见纷歧,恐将来酿
生他患,请其将各员调京内用,名义上似为酬报有功,实际乃为化除党争之
计。从4 月份开始,袁世凯屡电首义党人百十人进京。然此间诸人大都窥见
及此,深恐脱离巢穴,势力更形薄弱,故一再上书辞职。惟蒋翊武自恃兼人
之才,欲一展其作用,电复袁世凯自欲赴京供职。
要求黎元洪给川资1 万元,黎以鄂省有困难仅准拨给4000 元。蒋既得
此川资,故即乘快车首途。
5 月26 日,拙于心计的张振武满怀希望地与孙武一同北上。袁对“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