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春秋_刘凤舞【完结】(28)

  志士取得联系的。文学社的社员,几乎全是湖北新军士兵。其中有一些人有

  学识,但没有一个人具备同盟会领袖们所具备的领导才能。

  从实际力量来说,文学社胜过共进会,它的成员遍布湖北新军的各个

  单位。但是,共进会的领袖们具有更高的威望,因此,蒋翊武对于联合共进

  会颇有疑虑。

  刘复基被推为文学社评议部部长后,便同蒋翊武商量:“现已找到小朝

  街85 号楼上做文学社机关,我们两人早晚要有一人出来主持机关。”刘复基

  遂设计退出军营。这一天却是号称“小诸葛”的刘复基在协司令部大门站岗,

  一个标统走过来,刘复基故不举手敬礼。那标统停步训斥:“为何不敬礼?”

  刘复基道:“部下一时眼花,未看清长官。”标统大怒:“目无长官,罚跪半

  小时,跪下!”刘复基下岗遂写了退役报告,称有眼疾,久医无效,不宜在

  营中服役。呈递队官,队官有心爱护他,认为复基在军中颇有前途,不批出

  营。刘复基恳请,队官只好割爱,呈送营管带。管带说复基扯谎,却要亲验。

  刘复基固求,亦得批准。

  刘复基急忙解装出营,去理发店剪掉辫发,提了行李来到小朝街85 号

  坐镇机关。

  5 月11 日那天,共进会会长孙武派杨时杰、杨玉如、李作栋,邀约刘

  复基等到长湖堤处所,共商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事宜,均认为合则两美,离

  则两伤,当此之时,极宜风雨同舟。讨论联合的具体问题时,杨玉如建议:

  共进会给文学社以经济援助,但需由孙武出任文学社社长。这建议即出,顿

  觉气氛紧张,如此遂罢。

  孙武加紧同文学社进行联合,改派共进会马队代表陈孝芬去找刘复基

  等商谈会社联合问题,因陈孝芬同蒋翊武、刘复基均有私谊。

  陈孝芬找到蒋、刘二人,陈述起义时机成熟,应有统一号令,孙武诚

  心合作等等。

  蒋翊武道:“合作当然很好,只是那些留洋的长衫人物,会叫我们上当,

  那孙武领袖欲特强,恐怕不好相处。我看还是殊途同归的好。”陈孝芬道:“此

  时正是同归时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万一暴露,清廷决不会偏爱哪一派

  革命党。清廷不去区分会社,我们自己何苦去孤立自己?”刘复基见陈孝芬

  说得有理,说:“慢慢来吧,文学社端午节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希望你能

  来陈述意见。”端午节这天,文学社果在“同兴酒楼”开会,到会者70 余人。

  大家都赞成文学社与共进会加强联络,推刘复基为联络员,安排蒋翊武同孙

  武面淡。陈孝芬建议:可约孙武来文学社见面。

  既是会员又是社员的彭楚藩、蔡济民等人,更是鼓动蒋翊武去同孙武

  见面。蒋翊武以示主动和礼貌,便同刘复基一起往孙武处拜访。

  他们见面很是礼貌,略作寒暄便谈正题。蒋翊武道:“我们文学社在军

  营中力量很大,合作是可以的,只是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孙武急忙道:“我

  们共进会是同盟会直接领导的,是中部地区同盟会的组织,与长江流域各省

  都有组织关系,在本省的力量也很大,人数超过文学社,联合后,共进会当

  然居于领导地位。”二人随即争将起来,各不相让。

  刘复基双手微微摆动,示意他们不必再争,道:“今日是谋合力反清,

  为何比较实力呢?”蒋、孙顿时语堵。刘复基便打圆场:“以后慢慢谈吧。”

  刘复基、彭楚藩、蔡济民等人商量,必得找一个妥当办法,加以联合。这身

  材高大的彭楚藩原名潭藩,字青云,湖北鄂城人,20 岁入湖北新军,结识

  刘静庵,加入日知会,被推为评议。不久,日知会被侦破,易名楚藩,入宪

  兵学校,毕业后充宪兵,递升正目,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辛亥年初,先后加

  入文学社与共进会。那蔡济民是湖北黄陂县人,18 岁投笔从戎,后入湖北

  陆军特别小学堂,肄业,任司务长,再升排长,素怀革命大志,交游甚广,

  颇有号召力。文学社本想选他为副社长,他坚辞副社长职,甘当一名普通社

  员。

  这一日,谭人凤回到武汉,便同孙武、居正等人见面。孙武等请求谭

  人凤留鄂主持大计。谭人凤对起义屡次事败,已经心灰意冷。听说运动新军

  有很大成绩,开始相信湖北党人的事业。孙武道:“不要小看我两湖同志,

  非得做番大事,让孙、黄看看。”谭人凤要去狱中探望胡瑛,商谈湖北革命

  大计。

  胡瑛见到谭人凤,喜出望外。恰好蒋翊武等人亦来探望,便向谭人凤

  介绍,此是文学社社长,等等这般。

  谭人凤见那蒋翊武虽穿军装,却是土头土脑,其他一些文学社中之人,

  亦毫无惊人之处,不觉少言寡语。蒋翊武本久仰谭人凤大名,极想攀谈,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