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恽代英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不少文章。1920 年下半年,陈独秀、李
汉俊、袁振英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马耶夫都曾先后到过利群书社,想同恽代
英以及利群书社成员林育南、项英(项德隆)、李书渠、李求实、卢斌、施
洋等,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使他们早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武汉党支部的
董必武、陈潭秋、刘伯垂、包惠僧等,也曾同恽代英交换过意见。1921 年
夏,利群书社召开大会,拥护无产阶级专政,拥护布尔什维克式的党,组织
共存社。1921 年冬至1922 年春,恽代英、林育南、卢斌、项英、李求实等
大多数共存社成员都先后加入了共产党。
山东济南最早传播新文化的是山东省议员、中华革命党人王乐平,他
在五四运动中,是山东比较活跃的人物,曾代表山东省议会前往上海,吁请
各界支援山东人民收回山东主权,收回青岛。1919 年冬,王乐平开办齐鲁
书社,公开推销全国各地出版的进步书刊,包括《新青年》、《每周评论》、《资
本论入门》、《唯物辩证法》、《俄国革命史》等,在山东传播马克思主义。
王乐平是山东政界和文化界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与陈独秀相识,彼此
保持密切的联系,陈独秀在上海建立共产党发起组后,致函王乐平,约他在
山东组织共产党。
王乐平虽然赞成社会主义,但却不愿加入共产党,他把在山东建立共
产党的任务让给他的远亲、同乡王尽美。
王尽美是山东莒县北杏村的一位佃家的儿子,12 岁才进私塾读书,20
岁来到山东第一师范读书。刚刚来到济南不久,便遇到了五四运动,他代表
山东学生会去北京,认识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负责对外联系的罗章
龙,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成为该会的通讯员。这使王尽美的思
想发了变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 年9 月,王尽美在济南教育会成立了“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参加者最初10 人,后来发展到50 余人。山东省一中学生邓恩铭、育英中学
的国文教师王翔千都是积极分子。
邓恩铭是贵州荔波县水族集居村寨水浦村人,是水族人,祖父和父亲
都是医生。他6 岁进私塾,10 岁入荔泉书院,16 岁离开贵州来到济南。他
从西南来到山东,依仗叔父的帮助。他的叔父是清朝进士,在山东做县令,
写信要他来济南读书。
这样,邓恩铭于1917 年10 月来到济南,进一中学习。五四运动中,
邓恩铭被推选为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出版部长,与一师学生领袖王尽
美结识。
王翔千比王尽美大10 岁,是山东诸城人,是王尽美的远亲,因而相识。
王尽美、邓恩铭等又组织了励新学会。这是一个学术团体,以研究学
理,促进文化为宗旨,主要活动是发行报刊杂志,举办学术讲坛活动,并以
《励新》半月刊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会员发展到60 余人。
王尽美、邓恩铭时常去北京,向李大钊请教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
和建立共产主义的组织。
1920 年冬,李大钊派人来济南帮助王尽美、邓恩铭建立共产党组织。
次年初,济南共产党小组秘密成立,王尽美、邓恩铭吸收了山东马克思学说
研究会和励新学会的进步分子参加。最初的党员有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
王象午、王复元、王用章、贾甫等。
第二十七章 南湖船头
广东是新思潮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文化运
动,在广州引起了强烈反响。1919 年春,一个叫郑苍生的人在广州建立了
“共和工党”,出版《共和工党》月刊,虽然这个组织在1921 年秋停止了活
动,但其主要成员后来参加了广东党的早期活动,有些人加入了共产党。
五四运动爆发后,广州组织了学联和进步团社,出版进步书刊,涌现
出一些群众领袖,如彭湃、杨匏安、刘尔崧、阮啸仙、周其鉴等。杨匏安是
最早在广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
杨匏安是广州香山县人,他本来在家乡教小学,由于揭发校长贪污学
款,遭到校长忌恨,而被诬入狱。他出狱后为寻求真理东渡日本,在横滨勤
工俭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回国后在澳门教书,不久到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同时兼任《广东中华
新报》记者。1919 年7 至12 月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唯物论》、《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等十几篇宣传马
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 年10 月,北京大学毕业生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3 人,从北京
经上海回到广州,他们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的学生。
陈公博的父亲陈致美曾任广西提督,因参加反清活动于1907 年被捕入
狱,辛亥革命后任省议会议员、都督府军事顾问,1912 年9 月去世。陈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