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主要的政治文件。孙中山在一些群众性的集会上,把鲍罗廷介绍给自己的
拥护者,尽力使鲍罗廷在听众心目中享有最大的威望。
鲍罗廷在10 月9 日的招待会上,作了长篇讲话,介绍了苏联革命的情
况和经验。鲍罗廷分别同国共两党负责人进行了多次谈话,在倾听了两党领
导人的意见后,提出国民党改组的5 点建议。在他的推动下,国共合作改组
国民党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国民党召开了恳亲大会。孙中山又指定林森、谢英伯等人召集国民党
广东支部科长以上职员及海内外各总支分部代表,举行党务讨论会,商讨党
务之应兴应革事项。
10 月19 日,孙中山委派廖仲恺、汪精卫、张继、戴季陶、李大钊等5
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负责办理本部的改组事宜。
戴季陶是个怪人,他大哭一场离开上海共产党发起组,虽没有参加共
产党,但和社会主义的学说还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日益腐朽,亦激起了包括戴季陶在内的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的愤怒,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精神。五四运动的胜利,使戴季陶认识到
这次运动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精神的力量。加之各种社会新思想的流行,戴
季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他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以他加入到宣
传和研究社会主义思想的潮流中来,使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等把戴季陶视为
同路人,一段时期内,密切交往,结为同志。但是,戴季陶又否认阶级斗争
学说,歪曲地认为它给中国带来的必然是流血、屠杀以及国家的分裂和外族
的入侵,所以他不可能成为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
由于孙中山还在谋求中国革命的出路,也就使戴季陶歧路徘徊,难能
两就,思想上处在无比复杂的矛盾之中。他回到广州,归依在孙中山手下工
作。但在广州,也是心猿意马,不能安下心来。不久,就称身体有病,回浙
江吴兴休养,把自己的住宅起名“潜园”,过起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来。
1922 年8 月,孙中山在陈炯明的武力逼迫下从广州回到上海,戴季陶
急忙抱病从吴兴赶到上海,同孙中山住在一起。
9 月,四川省长刘成勋派代表向育仁来到上海,带来了四川各将领向孙
中山表示慰问之意的信函,并欢迎戴季陶回四川制定省宪。孙中山把四川的
同乡、各党派统统请到自己的公馆里吃饭,说明他要特派戴季陶为代表,带
着自己的亲笔信回四川,劝告川军各将领通力合作,利用四川资源发展实业,
让四川的经济走在中国前头,带动全国的实业发展,完成全国统一之大业。
孙中山把这些人都召来,目的是扩大戴季陶入川的影响,让国人都来声援这
一计划。
戴季陶本来就想回四川一趟,为老母70 大寿祝贺,这次他终得良机,
为此兴奋不已,夜不能寐。他原本是一个好激动的情绪型的人,当他踏上返
川的旅途后,过度的兴奋使心力剧衰,本来就是久病未愈,过度劳累,神经
衰弱更加严重。
戴季陶在他的秘书陈鸣谦、毛副官、当差以及向育仁的陪同下,登上
轮船,逆流而上。戴季陶整日沉闷寡语,情绪不高,沉入对往事的反思之中。
从离开上海那一天起,他精神一天恍惚一天,所有过去自己行为的缺点罪恶
的影子,通通涌上心来。
来到汉口,上岸作短暂休息。他们刚在旅馆住下,戴季陶就差茶房把
近几日的报纸找来,他翻开《申报》,一眼就看到一条震惊的消息:“杨森在
汉厂购步枪2000 支,弹50 万发。”戴季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杨森
不久前在川战中败退鄂西,现在购枪弹意味着什么?戴季陶正在惊讶之余,
向育仁过来告诉他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他在旅馆遇到几个四川同乡,都是
川军各帮派的代表,这些人躲到汉口,策划再开四川内战。
戴顿时惊呆了,假使川战重开,整个川省人民又将沦入火与血的苦海
之中,他立刻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了母亲和亲人。戴季陶愤怒无比,立即
和向育仁去见那些人,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放弃川战计划,千万不可再播战祸,
但那些人根本不理睬。
戴季陶心急如火,他和同伴立即登上招商局的快利船,星夜赶向四川。
戴季陶心情坏到极点,苦痛之极,种种魔障缠绕,落到了一切假象当中,再
也不能明心见性,一刀两段。再加上他看见四川战祸迫在目前,一些昏天黑
地的军官政客,都聚在堂子里的鸦片烟灯旁边,筹划杀人放火的罪恶,什么
政治实业教育问题,决不能引起他们半点注意,公私的前途,都无半点光明。
戴季陶陷入了苦闷和胡思乱想之中,茫然不知所措。同行的人同他谈话,他
一句都没听见,沿江的景色在他眼前如浮云飘过,他表情麻木,一副痴呆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