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并对冯部略施抚慰手腕,于1925 年元月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
段祺瑞一方面拉拢冯,不让冯下野,另一方面怂恿奉系的李景林以督
办直隶军务的名义,迫使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让出保定、大名等地,将冯与
孙岳的联系切断。又命令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率师南下攻击吴佩孚;同时密
令刘镇华的镇嵩军憨玉琨入豫,以牵制国民军第二第三军。
胡景翼部队打败吴佩孚部队后,又在孙岳的帮助下,打败了憨部。冯
玉祥保荐孙岳督陕,胡景翼部收编了吴佩孚部的王为蔚、陈交钊、田维勤等。
冯玉祥赴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职。冯本来就任陆军检阅使并兼有
西北边防督办名义,现在无形中失去了检阅使名义。
冯玉祥经过国民党人徐谦的介绍,认识了共产党人李大钊。以李大钊
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在北京政变后,便确定了争取国民军,打击段祺瑞、
张作霖的革命策略。
李大钊、徐谦介绍冯玉祥与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会晤。
李大钊设法使冯玉祥振作起来,劝他不要消极。苏联方面也认为,只
有冯玉祥振作起来,国民军才有可能形成中国北方一支反帝反军阀的力量,
国民军也感到必须有老冯出山支撑着局面,才能争取到有利的军事、政治形
势。
通过李大钊、徐谦和加拉罕的协商,由冯军和胡景翼军、孙岳军各选
派25 名青年军官到苏联军多学院学习。冯又从学兵团挑选15 名优秀连排长,
进入苏联基辅军官学校学习。之后,冯玉祥又派参谋长熊斌率团级军官鲁崇
义等,赴苏参观。
冯玉祥又根据李大钊的建议,向苏联政府请求派遣专家和援助武器。
1925 年3 月,苏联派来了两个军事顾问组,共约三四十位顾问,各类专门
人才具备,到国民军担任教官。
冯玉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丰镇厅建立了骑兵学校、在平地泉建
立了炮兵学校,随后在张家口成立了高级军官学校,又在张家口建立了机枪
学校、反间谍工作学校,小型通迅学校、小型工兵学校。苏联顾问还帮助国
民军建立了军械工厂,装备了修理厂,建造了弹药生产设备,培养了一定数
量的技师,提供图纸,并具体指导建造了第一批装甲列车。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苏联援助国民军大批军火和装备,其中有步枪、
子弹、马刀、大炮、山炮、手榴弹、机枪、迫击炮、火焰喷射器、以及飞机
等。
冯玉祥还采纳了李大钊的建议,建立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设立俱乐部
作为政治工作的基地。冯玉祥委托李大钊、徐谦负责领导国民军的政治工作。
12 名国民党员和苏联顾问在俱乐部内讲课。
冯玉祥在拥护段祺瑞出山的同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又派马
伯援持亲笔信南下,迎接孙中山。孙中山是反直三角同盟中的一员,段祺瑞、
张作霖也先后邀请他北上讨论时局问题。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党关于乘机宣传
革命的建议,决定北上。
第三十七章 国父逝世
蒋介石在广州筹建军校工作全面展开的时候,又以“环境恶劣,办事
多遭掣肘”为理由,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辞呈,并让他的英文秘书王登云召售
筹备人员说:“蒋先生已决定黄埔军校不办了,筹备处马上解散。马上就发
给每人遣散费。”邓演达和叶剑英坚决反对散伙,还有一些人表示怀疑。邓
演达和叶剑英去请示廖仲恺,廖说:“应该了解,办黄埔军校是党要办的,
而且一定要办成。你们应以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帮助蒋先生。如果党要办,
蒋先生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蒋先生要开罪于党,将来他如果想回来再参
加革命,怕也很困难了。所以筹备工作要照常进行。”蒋介石还是擅自离开
广州,悄悄地去了上海。
孙中山对蒋辞职一事批示:“务须任劳任怨,勉为其难,从难苦中去奋
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党牺牲之主张,所请辞职,碍难照准。”蒋介石
辞呈中所说“办事多遭掣肘”,实际上是他反对联俄联共,反对革命。苏联
顾问为革命说了几句话,他就不高兴,拂袖跑到上海去了。蒋介石到上海后
给廖仲恺写信说:
以弟观察,俄党殊无诚意可言,即弟对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
亦以兄过信俄人,而不能尽扫兄之兴趣也。至其对孙先生个人致崇仰之意者,
非俄国共产党,而乃国际共产党员也。至我国党员在俄国者,对于孙先生惟
有诋毁与怀疑而已。俄党对中国之唯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
决不信吾党可与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 .其故在于中国人只崇拜外
人,而抹杀本国人之人格,如中国共产党员之在俄者,但骂他人为美奴、英
奴与日奴,而不知其本身已完全成为一俄奴矣。吾兄如仍以弟言力不足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