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廉伯、陈恭受发表通电拥护孙中山政府。孙中山几次向范石生、廖行超晓
以大义,明以利害,要他们站在政府立场上,一致对付商团。
范、廖本性难移,就是不听。孙中山大怒,他召集商团头目和范、廖
等人座谈,范、廖2 人分座在孙中山左右两侧。孙中山指着范、廖道:“我
不怕商团联合左右两只老虎向我反噬。”范威胁孙道:“市面危机四伏,险象
环生,万一变故发生,全局皆坏,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此两三日内,
无论若何,必要解决,否则,我撒手不理,将全军调回。”孙中山闻言,颜
色立变,但身受扼制,也无可如何。范石生还以撤廖仲恺职为条件,要廖仲
恺去职。
在右派的压力下,廖仲恺辞去了广东省长职务,由胡汉民继任,广州
市长和公安局长也换成了同情商团的人,并交还了所扣枪械,广东的人事发
生了变化,商团的反动气焰重趋高涨。
10 月10 日,广州各界举行庆祝双十节大会。30 多个爱国团体和学生、
市民三四万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反动军阀”、“打
倒一切反革命派”、“实行国民革命”、“复活辛亥革命精神”等口号。游行队
伍在太平路至西豪口之间,与全副武装的商团军相遇,商团团丁先是不准游
行队伍通过,继而开枪,当场打死20 多人,受伤10 多人,被捕10 多人。
团丁将打死的,刨肝剖肺、割头断脚,把死尸分成无数部分,拿到沿街示众。
次日,商团军封锁市区,迫令商店罢市,张贴“打倒孙政府”、“请孙文下野”
的反动标语。
广东政府立即成立革命委员会,孙中山为会长,廖仲恺、许崇清、汪
精卫、蒋介石、谭平山、陈友仁为委员,作为平定叛乱的最高指挥机关。
孙中山又任命蒋介石为指挥,廖仲恺、谭平山为正副监察,负责平乱。
孙中山限令在24 小时内,务必解除商团武装。孙中山下令由黄埔军校、铁
甲车队、工团军、飞机队、农民自卫军、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兵
工厂、吴铁城的警察部队参加平叛战斗。
10 月14 日黄昏时分,政府军向商团军发起进攻,商团军在西关一带架
设天桥、炮台、构筑街垒,厚建竹木栅,进行顽抗。政府军采用火攻,由消
防队救火车载煤油喷射连接各马路的竹栅,引火燃烧。顿时烈焰冲天,西关
一带化为火海,街垒路堡,立成灰烬,有1000 多家商店也悉数被焚,商团
军不堪火攻,迅即溃散,或缴械投诚,或弃甲而走。
陈廉伯在沙面租界内指挥,眼看大势已去,窜上了英舰,商团副团长
李颂韶纳械请降。另一商团头目陈恭受用巨款收买滇军,逃往香港。至此,
商团叛乱被平息。
北京政变后,孙中山感到曹吴倒台,废帝被逐,确实发生了有利于革
命的变化。他本着和平统一全国的初衷,认为,根本之图,尤在速谋统一,
以从事建设,庶几分崩离析之局,得以收拾,长治久安之策得以实施。因此,
他权衡轻重,决定即日北上,共筹统一建设之方略。他任命胡汉民留守广州
代行大元帅职权,以谭延闿为北伐联军总司令,主持北伐。
11 月13 日,孙中山偕宋庆龄以及随行人员汪精卫、李烈钧、陈友仁、
邵元冲等30 多人,乘永丰舰离粤北上。抵香港后,改乘日本邮船春阳丸号
赴上海。
孙中山一行抵达上海,受到各界群众1 万多人的热烈欢迎。但当上海
群众涌上街头欢迎孙中山时,法租界当局竟出动巡捕驱散群众,捕去指挥者
数人,对于帝国主义者的挑衅,孙中山发表声明说:“上海为中国之领土,
吾人分明居主人之地位。住在上海的那些外国人,都是客人,主人在自己的
领土之内,无论干什么,客人完全不能干涉。中国人民早已不能忍耐外国侨
民在中国领土上飞扬跋扈,要不惜一切努力收回租界。”孙中山等离沪继续
北上,因津浦路受战争影响不通车,上海至天津的客轮头等舱客票已售完,
他们便取道日本乘日轮赴天津。在途经日本的长崎、神户、门司等地时,受
到日本各界人士、旅日华侨和中国留学生的欢迎,孙中山多次发表演说和谈
话,宣传对时局的主张。
孙中山一行抵达天津时,国民党举行欢迎孙中山的活动受到外国帝国
主义者的阻挠,法捕房拘捕了国民党发传单的人,国民党的直隶省党部和天
津市党部被法捕房查抄,禁止孙中山出席在国民饭店的宴会,但天津人民热
烈欢迎孙中山的来临。共产党北方党组织派赵世炎专程赴天津迎接。中共天
津地委联络天津各团体,发起成立天津市民欢迎孙中山筹备会,孙中山抵达
天津码头时,50 多个团体2 万多群众前往欢迎。市民自动张灯结彩,燃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