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春秋_刘凤舞【完结】(341)

  遣散,他出生入死,好不易拥有的这点“家当”,不是将被人夺去,就是将

  化为乌有。想到这里,他惕然心惊,赶紧去找人打探。

  黄业兴的参谋长梁史是李宗仁陆小时的学长,与李有师生之谊。李便

  乘途中晚间休息,前往梁处打听。梁以实相告,道:“陆已下野,赴邕无前

  途,黄司令原籍钦州,官兵又多钦、廉人,故有将队伍带回广东,以备收编

  之意。”李表示:“所部桂人为多,倘不愿随往,如何?”梁道:“那只好由

  你自己酌裁了。”李宗仁回到驻地后,即先召集本营4 个广西籍连长商量。

  众人议定,乘大队人马向钦廉方向匆促退却之机,率所部4 个连,并尽可能

  多联络些其他连广西籍军官,伺机脱离黄部,暂时避入六万大山,静观局势

  演变,再定日后大计。当晚分头行事,秘密与其他营的几个广西籍连长联络。

  因利害相同,平素关系也较好,自然一说即合。他们都表示愿意服从李宗仁

  节制,李宗仁原来的4 个连,加上活动来的7 个连,合起来已有11 个连的

  兵力,李遂与11 个连长一起商定相机行事的计划。

  次日,队伍开拔,李宗仁有意将所部调在后面移动,行进中又几次借

  口“休息”,让别的队伍先行。在部队走近六万大山边缘的城隍圩时,李宗

  仁见离大队人马已有一段距离,便令所部停止前进,召集各长官会议,向士

  兵宣布将部队开入附近山区的意向,谋一条出路,上下官兵一致同意。李马

  上下令各连掉转队伍,向山区开进。

  前面部队见李部久未跟上,派一参谋赶来,李宗仁以实情相告。黄业

  兴部下有主张派兵回来强迫李部一起前进的,但黄未予采纳,道:“现在大

  局已变,人各有志,不能勉强,陡然引起自家火并,不如各奔前程为是。”

  李把部队拉入山中,千余人在山上搭起棚帐或茅庐,觅地住宿,官兵心理上

  都有异样感觉。次日晨,便有两连人马不愿留在六万大山,乘夜幕逃去。

  李宗仁部在玉林驻防时,与当地士绅有过交往,相处甚洽。他便派员

  分访,请求接济。士绅即刻组织起来,为之筹划,千把人的粮饷暂有着落。

  其他部队的一些散兵游勇不断进得山来,特别是莫荣新部的一个营,

  在营长陆超率领下,因兵荒马乱,无处容身,愿同李部合伙,李欣然容之,

  在几日内李部人马已达近2000 人。李宗仁靠这支人马,称雄一方已没有问

  题。于是,李宗仁决定以玉林地区和六万大山为创业基地,整军经武,养精

  蓄锐,以待日后大举。

  李宗仁默察形势,认为手上这支力量弱小,与入境粤军对抗,无异以

  卵击石,在山中单靠地方接济粮饷,也非长久之计,不如随机应变,暂且归

  附粤方。于是派人到玉林去与陈炯明接洽,表示愿意接受归编,但要求划玉

  林地区给李部驻防,负责维持五属治安。并提出部队直属于粤军总部,为一

  独立单位,兼有两省头衔,防止被乱行调动,无故缴械,陈炯明见桂局未平,

  李宗仁部人枪齐全,若不答应,恐怕对粤军不利,便接受了李的条件,委李

  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命部队开往玉林以东的北流驻防。

  李宗仁抱定中立宗旨,对粤方不即不离,虚与委蛇。其时,马君武被

  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省长,在南宁组织政府。李宗仁遂以马君武是桂林同乡

  关系,到南宁活动。从马君武处谋了个“玉林警备司令”的正式名号。

  不料,陈炯明在广州叛乱,尽撤在桂粤军回粤。在玉林静观局势的李

  宗仁赶紧宣布与粤军脱离关系,宣布就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并

  趁机扩大了7 个县的地盘。

  此时,广西全境一片混乱,进入所谓“自治军时代”。广西有民谣形容

  当时情景:“司令满街走,将军多如狗,杀人兼越货,无日不干戈。”百姓因

  此横遭劫掠,村落墟户洗劫一空,几近“鸡犬无声,非复人境之象”。

  各路自治军司令纷纷向北京政府表示效命,北京军阀分别加以册封。

  李宗仁得任桂林镇守使。

  受北京政府正式任命的“各路英雄”,联合向南宁进军,并在南宁相约

  召开一个颇具戏剧性的会议,李宗仁也被邀参加。李宗仁因年龄、资格、经

  历比不上那些旧式军人,故表示:“凡是诸位的决定,我一概无成见。”但他

  实际上却看不起那些行为粗俗、胸无点墨的“草头王”,决心收拾广西局面,

  统一八桂。

  会上推出林俊廷为全省自治军总司令。开会结果报北京政府核准,北

  京政府也照准不误。林俊廷被任为广西绥靖督办,蒙仁潜为省长,陆云高为

  财政厅长。但是林未就职,蒙徒有“省长”空衔,号令不出郭门,陆的财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