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以总书记名义多次签发中共中央通告,号召工会、农会、学生
会及各社会团体发表宣言和通电,反对日本人枪杀中国工人同胞,募集捐款,
支援罢工工人。5 月24 日,上海工人8000 多人在闸北潭子湾工人俱乐部举
行顾正红烈士追悼大会。但是,上海工人、学生因为募捐活动和参加公祭顾
正红大会,被巡捕房捕去几十人。学生们闻此消息,义愤填膺,结队去会审
公廨,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无理拒绝。
5 月28 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地委举行联席会议,陈独秀、恽代英、李
立三、蔡和森等参加了会议,决定分头向各学校负责人谈话,向学生进行宣
传,动员和组织学生于5 月30 日到租界进行反帝大宣传,声援工人,营救
被捕学生。
30 日,约有3000 学生上街演讲,听众十分激愤。下午,身高虬髯的巡
捕前来驱赶群众,学生与之冲突,马路上一时人声嘈杂,反帝呼声更趋高涨,
捕房捕头慑于群众声势,疯狂地下令逮捕学生。学生和听众睹此惨状,个个
义愤填膺。
老闸捕房前已是群众云集,水泄不通,口号雄壮,声震屋瓦,传单飘
飞,满蔽天日,群众的激昂情绪达到沸点。捕头和副捕带领巡捕22 人,排
列在捕房门口,捕头下令巡捕向示威群众开枪,副捕头首先向人丛射击,发
出一弹,于是全体巡捕连开两排枪,南京路上顿时血流遍地,死伤狼籍,酿
成震惊中外的五卅血案,被杀害的革命群众13 人,重伤数十人。
惨案发生的当天晚上,陈独秀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决定宣布上海总工
会公开成立,建立反帝联合战线组织,领导上海人民掀起罢工、罢课、罢市
三罢斗争。中央领导进行了分工,由陈独秀居中指挥。
戴季陶在五卅运动中看到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日益增强,忧心忡
忡,觉得再也不能沉默,发表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一方面斥
责国民党右派“腐败卑劣”,不干实事,到了用“反共产”的口号来掩护自
己不能信仰三民主义、不能革命的罪恶;另一方面着重攻击共产党,在高谈
“国家的自由民族平等”的同时,诋毁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反对共产
党。他说国民党的最高原则,只能是三民主义,诬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是
采用“寄生政策”,极力主张将共产党员从国民党里驱逐出去。
陈独秀立即在《向导周报》发表了《给戴季陶的一封信》,批判了朋友
戴季陶,说戴在对于共产派的态度,与右派谢持、马素等人无甚出入。陈独
秀对戴季陶的批判是及时的,立论也是正确的,但没击中要害。对资产阶级
争夺领导权问题上缺乏认识,批判不力,斗争不坚决。他把戴季陶排除共产
党,夺取领导权的斗争,皮相地看作为政党的阶级属性问题,他们争论的论
点似乎是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的时间早晚问题。因此,陈独秀在批判戴季陶
的同时,便准备退出国民党。
第四十一章 中山舰阴谋
陈独秀在1925 年10 月,共产党北京第二次中央扩大会议上,提出了
共产党员应该及时准备退出国民党而独立,始能保持自己政治面目,领导群
众而不为国民党政策所牵制。
陈独秀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一事,自始就缺乏信心,一直以客卿自居,
国民党内一有风吹草动,他总不免有悔不当初之感,嚷嚷着要退出国民党,
他和戴季陶的出发点不同,但殊途同归。
陈独秀的意见受到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央委员们的一致反对,使他未能
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议决案》,
其精神是积极的,但并非是完满无缺的,其中规定非必要时我们的新同志不
再加入国民党,不担任国民党的工作,尤其是高级党部。这个规定当然不利
于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北方政治形势的恶化,使陈独秀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他片面地认为
郭松龄倒戈失败,奉系军阀气焰复张,并与吴佩孚勾结起来,冯玉祥的国民
军正处于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表明革命低潮到来了,一味主张在革命统一战
线方面要执行让步的策略。
于是,陈独秀同张国焘一起代表中共中央,约请参与过西山会议派活
动的叶楚伧、邵元冲、孙科在上海,就国共关系问题举行会谈,向他们表示:
“中共并没有包办国民党事务的企图,而且反对这种企图。中共中央已通知
各地党部,多推选国民党人士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共亦不希望在
大会的中央委员改选中,增加中共方面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人数。”还邀请他
们回广东参加国民党“二大”。会谈中双方就继续合作达成了几点协议。
陈独秀又急不可耐地给中共广东党组织写信,要他们欢迎这些右派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