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以支援,一可助人于危难之际,二则先行出师,以后北伐事成,广西当
居首功,于人于己均不失两全之策。况且,唐入主长沙后,白崇禧偕陈铭枢
以广东革命政府的正式名义去湖南,对唐表示声援,现在到履行诺言的时候
了,广西不能失信于人。于是李、黄在来不及报告广东方面的情况下,当机
立断,作出援唐决定,并当即命令钟祖培旅作入湘作战准备,先以尹承纲团
为钟旅前锋,兼程开赴衡阳前线,同时急电国民党中央,告之第七军援湘之
师已经出发,北伐势成骑虎,望中央速定大计。
几日后,中央复电:“策动唐部举义,至深嘉许,桂省出兵支援,亦表
赞同,至北伐问题,关系重大,深盼李督办来粤会商,再行决定。”李宗仁
偕唐生智的代表刘文岛同往广州。李宗仁向各方面活动后发现,苏联和中共
因虑及工农尚未充分发动,担心北伐会搞成仅由少数军事领袖控制的单纯军
事行动,对北伐态度谨慎;蒋介石倒是主张北伐,但其在党、政、军地位未
确定,态度暧昧;其他各军政干要,均在观察动向,以定行止,对北伐也不
甚积极,只有第4 军军长李济深,因与广西方面有特殊关系以及与非粤系军
队的矛盾,希望通过北伐使“在粤就食”的客籍各军包括蒋介石的黄埔军,
早日不驱自走,故对李来粤呼吁北代表现了十二万分的赞成和热心。为此,
二李多次作“竟夕谈”,最后商定了一个促成中央早定大计的做法。
5 月25 日,中央政治会议召开讨论北伐问题的会议,李宗仁首先充分
陈述克日北伐的理由。李宗仁话毕,李济深立即起身响应,并主动请缨,表
示愿抽调所部精锐陈铭枢、张发奎两师北上赴湘援唐,四军在广州城郊之叶
挺独立团可立即出发。李之第四军为广东部队,今既自告奋勇,愿作前驱,
其他各军原系客军,胜固有利大家,败也与己无关,落得赞成。于是,李宗
仁的北伐之议竟然在会上一举通过。政治会议还同时通过任命唐生智为国民
革命军第8 军军长。
5 月底,李济深部叶挺独立团先行从广州出发,开抵湖南安仁、渌田拒
敌,陈铭枢、张发奎两部也自南路和琼崖北调,驰援入湘。由于两广生力军
的加入,原已不支的唐军声势复振,吴军攻势被遏,湖南战局暂时得到稳定。
6 月5 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国民革命军分
析了全国形势,认为:“吴佩孚因缘时会,既已声震北国,且野心勃勃,仍
企图囊括西南,是当前直接加害我政府,为我大敌者,莫若吴佩孚。? .孙
传芳已取得五省联军总司令之荣衔,其人素以乘机观变称,惯收渔人之利,
从不作鹬蚌之争。故此时未必有积极对我之行动。
张作霖纵心雄力厚,其势力犹在黄河以北,对我殊有鞭长莫及之感。”
3 支军阀总兵力70 多万,国民革命军总兵力为10 万多,据此,国民革命军
策定了各个击破的方针,首先打倒吴佩孚,尔后次第打倒孙传芳、张作霖,
又提出:“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口号。
国民革命军北伐总司令蒋介石为了稳往孙传芳,特地复电孙传芳,表
明国民革命军并无进攻江西的意图,如果有略取江西之意,则敝军久已集中
湘东,岂肯屯兵不进,坐失时机。同时对孙传芳提出希望说:“兄与弟爱国
同心,而进行方法则不无出入,今日救国要以民众为本,断非少数军人所得
而私,封建制度决不能幸存于今日,所望兄内审国内情形,外瞻世界趋势,
毅然加入革命战线,共为爱国彻底之谋。”6 月中旬,广西第七军第2 批入
湘援唐部队开赴湖南,会同第四军陈铭枢、张发奎两师、叶挺独立团、唐生
智的第八军,向叶开鑫部和助叶之吴军发动了大举反攻。17 日,李宗仁率
第七军后续部队进抵长沙,唐生智发出定湘通电,长沙城里到处飘起了青天
白日旗。
湘中战事旗开得胜,北伐军声威大震。至此,吴佩孚方感到此次南军
出师与孙中山昔日之北伐不可同日而语,遂亲作部署,负隅顽抗。
8 月12 日,蒋介石偕同北伐司令部主要成员,包括总政治部主任邓演
达、行营参谋长白崇禧、总军事顾问加伦一行抵达长沙。当晚即召开前方主
要将领会议,讨论下一步作战方略,决定采纳李宗仁等几个军长的意见,仍
以两湖为主战场,前进目标是占领武汉,消灭吴佩孚。得手后,再挥戈东南,
进兵江西,扫荡孙传芳。
8 月15 日,蒋介石正式发布作战部署:国民革命军第四、七、八军为
中央军,担任两湖的主攻任务。中央军以唐生智为前敌总指挥,率所部第八
军为左纵队。另以四、七两军为右纵队,由李宗仁统一指挥,下分两路,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