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能固守不失者,准各升2 级,赏洋5 万元。同时蒋介石也看到连日大雨不
停,使冯军陷于颓势,而增强了信心。
8 月15 日,晋军放弃了济南,撤往黄河以北,数万人纷纷地抢渡黄河,
被水淹死和在黄河铁桥上被蒋军的飞机炸死的不计其数,其状甚惨。此次战
役,双方伤亡达20 万人以上。22 日,蒋介石发表训令,争取冯阎部将反正,
24 日,蒋再次下令悬赏各军,先占领巩县者赏洋20 万,先占领洛阳、郑州
者赏洋100 万元。9 月6 日,蒋部发动对冯部的总攻。
冯玉祥也通令全军悬赏:活捉蒋介石,赏洋200 万元;活捉何应钦、
何成浚、刘峙者,各赏洋10 万元。但是,冯军已趋于败势,重金悬赏已无
济于事。冯坐镇民权村,在蒋军发动总攻后,沉着指挥各将领退却,希望在
晋军协助下,挽回被动局势。冯致电阎要求晋军以大部兵力进攻济南,以少
数兵力牵制津浦敌人,其余绕道口攻归德,并抽2 万兵力运郑州。阎锡山为
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已密令陇海线晋军全部撤回到黄河以北,使冯军形成孤
立难支的形势。冯玉祥在中原战场上,多次被阎锡山欺骗,东援西突,损兵
折将,大为心疼,痛骂“阎伯川这个老弟真不是个好东西”。
阎锡山在军事上失利之后,于9 月9 日上午9 时,在北平怀仁堂举行
了国民政府主席就职典礼。阎曾在7 月13 日在北平召开了由各反蒋政治派
别参加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并发表了《扩大会议宣言》。会后,
阎派陈公博、邹鲁前往天津迎接由香港返回的汪精卫。汪精卫抵北平后便筹
组以阎锡山为首的新的国民政府,他召开北平扩大会议,确定了筹备国民会
议、倡导地方自治,不以党部代替民意机关等7 项基本原则,并推举阎锡山、
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唐绍仪、谢持7 人为国府委员,以阎为
主席,汪精卫、张学良、谢持为副主席。
不料,骑墙的张学良于9 月18 日发出巧电,东北军大举入关,支持蒋
介石。
蒋介石为了拉拢张学良,曾在6 月3 日派李石曾到沈阳为年龄刚30 岁
的张学良祝寿,接着又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司令,由张群将委任状及印信送
到沈阳,劝张立即出兵入关。
张学良抱着坐以观变的态度,希望由于局势的演变,或能使双方息争
言和,停止内战。
7 月间,蒋介石又派刘光带有国民政府任命于学忠为平津卫戌司令、王
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的任命状交给张学良。后来,张学良到北戴河避署,蒋介
石又派李石曾、张群、吴铁城、方本仁皆随同往。张学良名义上服从中央,
举动上却以东北四省利益为前提而慎重考虑。
在张群、吴铁城等不断催促下,张迫不得已,曾以口头向张、吴表示,
如蒋军能将济南攻下,东北即可出兵,并以此意告知阎锡山的代表贾景德。
蒋军攻下济南,阎军退至黄河以北时,张学良返回沈阳。
张学良召集东北军高级会议,他在会上讲了一番漂亮话,认为蒋、冯、
阎都不是好东西,阎、冯二氏的为人,一向反复无常;蒋介石亦系一阴谋的
野心家,在他的阴谋里,本想以军事解决西北,以政治解决西南,以外交解
决东北。张学良表示:“我们为整个大局计,必须从速实现全国统一,早停
内战。最近阎、冯的军队业已退至黄河北岸,蒋军业已攻下济南,我方似应
实践出兵关内的诺言。”遂发出巧电,拥护中央,呼吁和平,进兵关内。
张学良的巧电一发出,对反蒋阵线是一致命打击。孙殿英、庞炳勋、
刘春荣等立即脱离战场后撤,孙殿英是著名掘清室皇陵的枭雄,这班三山五
岳的豪杰,殊非阎锡山所易驾驭。石友三早在冯玉祥发动8 月攻势开始时就
发生了动摇。阎锡山为笼络石,任命石为山东省主席。石若实行主席职权,
便可接收韩复榘的军队,鲁事可告一段落。但阎又派自己属下人员跟石捣乱,
晋军每占领一县就委派县长和税局局长,直接侵犯了石的职权和利益。当北
平组织政府时,阎又反对石任军政部长。这就促成了反复无常的石友三秘密
向张学良表示拥张倒阎。石趁冯、阎军退却时,拦路截击,危害颇大。
9 月19 日,北平扩大会议决定将阎记国民政府迁往太原,匆匆忙忙制
定了一部《约法草案》借以收场,倒蒋运动就此结束。各派政客如鸟兽散。
第十章 井冈红旗
国民政府撤到太原,成了阎锡山的一个政治上的累赘和经济上的包袱。
有人打趣地说阎:“民国19 年9 月9 日上午9 时就职,合为四九三十六,俗
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冯玉祥得知东北军入关的消息后,仍自信实力
尚在,可以坚持下去。他派部属张允荣去见阎锡山,请求派有力部队入豫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