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日国民会议上说:“综察现在统治世界各国之政府,虽形式互殊,而其理
论之立场,大要除传统的君权神圣说不必计议外,约可概分为三:第一,法
西斯蒂之政治理论,本超象主义之精神,依国家机体学说为根据,以工团组
织为运用。认为国家为至高无上之实体,国家得要求国民任何之牺牲,为民
族生命之绵延,非以目前福利为准则,统治权乃与社会并存,而无后先,操
之者即系进化阶级中统治最有效能者;第二,共产主义政治理论,以唯物史
观为立场,依定命主义作推论。认为国家及统治权系阶级合为一体,以为营
者由资产阶级据为己有,今则无产阶级亦当据为己有,以消灭其他阶级,待
其他阶级消灭尽净,乃可同跻于共产社会,国家亦即从此消灭。故以一党当
政之国家,而阶级斗争,反更残酷,此种残酷手段,尤不适于中国产业落后
情形及中国固有道德;第三,自由民治主义之政治理论,本以个人主义为出
发点,附以天赋人权之说,持主权属于全民之论,动以个人自由为重。”蒋
介石在分析比较这三种主义之后,亮出底牌,主张用“统治最有效能”的法
西斯主义来治理中国,并说这样可以消除已经出现的“非疑满腹,众难塞胸,
今岁不征,明年不战,使共产党、军阀坐大于中原。”国民会议接受了蒋氏
意见,并公然把法西斯主义作为国民党治理国家的政治理论,从法制上巩固
蒋介石的统治。
蒋介石独裁统治,倒行逆施,促使国民党内部新的分裂。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全国民众运动又出现新的高涨,蒋成了众矢
之的。蒋介石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了缓和舆论谴责,以中央执行委员会
名义致电粤方,要求“罢兵歇争,共赴国难。”广州国民政府对蒋电作出反
应,表示愿在适当条件下,息争御侮,并提出解决时局问题的3 项原则:(1)
蒋通电下野;(2)广州国民政府通电取消;(3)召开和平统一会议,另行组
织统一政府。
蒋介石即派吴稚晖、张继等到香港摸底,然后派比较超然的蔡元培和
过去与胡汉民及两广都有关系的陈铭枢为正式代表,以“国难当头团结合作”
为招牌,提议在上海举行和平会议。
陈铭枢向蒋介石建议释放胡汉民。蒋知若不放胡,粤方代表不会北上,
故被迫答应。
次日,陈铭枢去见胡汉民,讲了粤中情况,并将汪精卫、孙科等人的
联名信交给他,同时劝胡捐弃前嫌,以国事为重。
接着,蒋介石在张静江的陪同下去会见胡汉民。蒋对胡说:“过去的一
切,我都错了,请胡先生原谅,以后遇事,还得请胡先生指教。”胡汉民于
当天下午去了上海,结束了被蒋介石软禁的幽居生活。同时,蒋介石派陈铭
枢、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吴铁城等随胡汉民一起赴沪,候晤汪精卫、
孙科等人。
粤方非常会议推出汪精卫、孙科、唐绍仪、邹鲁、覃振、张发奎、唐
生智、陈璧君、陈公博、伍朝枢、黄绍竑、李文范、陈友仁等100 余人的代
表团赴沪,以汪精卫为首席代表。
蒋记南京中常会在粤方代表启程后,为达成“和谈”目的,赶紧作出
决定:“凡自二届四中全会以来,本党同志因政治问题而开除党籍者一律恢
复。”这样,宁、粤正式对话开始前,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
阎锡山、唐生智、张发奎诸“叛逆”一夜间复变成“党内忠贞同志”。阎锡
山包租了1 架日本的小飞机从大连回到大同,不久重返太原,任太原绥靖公
署主任。冯玉祥来到南京担任训练总监。
汪精卫等到沪后,立即会见胡汉民。汪装出一副谦虚诚恳的样子对胡
说:“中山先生在日本时,我就是小兄弟,现在经过多少离合悲欢,回想起
中山先生,真是痛心!我情愿听老大哥的教训。”胡汉民公然用老大哥的口
吻说了几句批评汪精卫的话。然后胡、汪、孙(科)3 人合照了一张相,表
示从此要团结起来。
1931 年10 月27 日,宁粤和谈在上海开始进行,和平会议正式开张,
先后开了7 次会议,于11 月7 日收摊。会议自始起,宁粤双方各不相让,
争执中心为:蒋介石把住大权不放,粤方要和蒋分权。起初,蒋表面上曾作
考虑下野的表示,暗中又授意何应钦等人以“军难方殷,元首不可轻易”发
出通电,向粤方施加压力。后见不起作用,蒋乃不再掩饰,以南京中央新闻
稿方式宣布:“坚持中枢不宜更动,政制未宜轻改,党统不能有问题。”蒋的
这一宣布在粤方引起强烈反应。在粤之李宗仁、陈济棠等人以非常会议名义
连拍两电,致在沪代表,要其对宁方所提条件“万勿退让”。而蒋介石干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