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张闻天。
1 月15 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城内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及
他们的党内外主要职务是:政治局委员 (以姓氏笔划为序)
毛泽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
朱 德 中国工农红军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
陈 云 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5 军团中央代表、军委
纵队政委、遵义警备司令部政委。
周恩来 政治局常委、中国工农红军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长征
时的“三人团”成员。
张闻天 政治局常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
博古(秦邦宪) 政治局常委、中央局领导者,长征时“三人团”成
员。
政治局候补委员: 王稼祥 中国工农红军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
治部主任。
邓 发 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 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长征开始时8 军团
中央代表。
凯 丰(何克全) 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9 军团中央代表。
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 刘伯承 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
令员、遵义警备司令。
李富春 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林 彪 1 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 1 军团政委。
彭德怀 中央候补委员、3 军团军团长。
杨尚昆 中央候补委员、3 军团政委。
李卓然 5 军团政委。
邓小平 中共中央秘书长。
军事顾问李德、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
9 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因在遵义东北湄谭、兴隆一带担任警戒,
未能出席会议。
5 军团长董振堂在党内没有担任负责职务,也未出席会议。
第二十六章 历史的转折
博古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正报告;周恩来代
表军委作了军事工作的副报告;张闻天根据他和毛泽东、王稼祥共同草拟的
提纲作了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毛泽东接着作了长篇发言。
博古在报告中强调红军不能粉碎第五次“围剿”的种种客观原因,来
掩盖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与博古相反,周恩来在他的报告中,指出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他主动承担了责任,
作了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批评了“三人团”在指挥
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战略战术原则:分散使用红军兵力,用堡垒对堡
垒的战术;在军事上不利用国民党19 路军军事政变打击蒋介石;在战略转
移与突围行动上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在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去湘西同2、
6 军团会合等等。
毛泽东的长篇讲话,批评了博古的报告不实事求是,借用客观情况为
自己的错误作辩护。他指出,“三人团”在指挥红军反对第五次“围剿”的
过程中,犯的军事路线错误可以归纳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攻中的冒险
主义;第二阶段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第三阶段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他把
反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的胜利,和反第五次“围剿”的失败,敌我
兵力的情况等作了对比分析,有很强的说服力。
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彭德怀、聂荣臻、林彪、刘伯承、李富春、
刘少奇、陈云等人发言赞成毛泽东的意见。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提出改
换领导的问题。除邓发、凯丰为博古辩护外,其他人都对博古、李德提出不
同程度的指责。周恩来在讨论时发言,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朱德
等对中央所犯错误的批评,请求中央撤换他的领导职务,提议毛泽东出来领
导军事。
会议作出4 项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政治局常委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
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同时决定红军今后的去向是: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
区根据地。
会议结束后,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分工,决定毛泽东协助周恩来负责
军事指挥。
遵义会议撤销了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但由于李德拒不承认错误,暂
时未将决议告诉他。多数人在会上同意博古交出政治局总书记的权力,因博
古思想不通,而暂时留在总书记的岗位上。
遵义会议后,红军分左、中、右3 路,左路由3 军民彭德怀、杨昆尚
率领。中路中央军委纵队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直接率领,右路军1、9、
5 军团,由林彪、聂荣臻、罗炳辉、蔡树藩、董振堂、李卓然率领。3 路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