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之后,毛泽东又认真分析了形势,确认攻打打鼓新场不会取胜,
便在半夜手提马灯来找周恩来,要求晚一点发布攻打打鼓新场的命令,还是
好好想想。周恩来这时接到新的情报,敌人已在打鼓新场布置了夹击红军的
阵势。周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次日清晨,又召开了一次会议,说服了众人。军委发出停止攻打打鼓
新场的命令。
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红军每打一次仗,都集体讨论半天没有必要,
今后由几个人研究就行了。政治局同意毛泽东的意见,选出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3 人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
毛泽东从此获得指挥红军的最高权力。他洞察出蒋介石采用第五次“围
剿”红军的老办法,用堡垒主义与重兵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压迫红军在遵义
与鸭溪地区围而歼之,便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诱使更多的
敌人前来围集,以利红军摆脱强敌尾追。
蒋介石在遵义地区调集了相当多的兵力。毛泽东即率红军突然北进,
使蒋军在遵义地区扑了个空。红军在茅台一带三渡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
装出北渡长江的姿态。蒋介石急调大军堵截,并在云、贵、川边境大修碉堡
工事,构筑封锁线。
毛泽东把敌人兵力吸引到四川南部、贵州北部一带后,并不率军渡长
江北上,则指挥红军突然掉头东进,从四川南部重返贵州,在二郎滩、太平
渡一带四渡赤水河,把敌人的主力全部抛在后面,使敌人的碉堡置于完全无
用。
3 月底,红军留下一支部队在乌江以北地区牵制敌人,主力迅速渡过乌
江,直向贵阳挺进。毛泽东巧派另一支部队出击瓮安、黄平方向,佯装东进
湖南与红2、6 军团会合姿态;而率主力部队迅速向南逼近贵阳城。
红军打到贵阳城下,正值蒋介石在贵阳城督战,他既怕红军围攻空虚
的贵阳城,又怕红军东去湖南。他急调云南军阀部队来贵州“保驾”,又令
薛岳、周浑元两部和湖南部队前往余庆、石阡等地布防,以阻红军东进同红
2、6 军团会合。
毛泽东的目的既不是占领贵阳,也不是回师湖南,而是把滇军调出来,
便于红军迅速西去,渡金沙江北上。既然蒋介石已按毛泽东的指挥行动了,
毛泽东便乘云南空虚,指挥红军主力从贵阳、龙里之间,迅速穿过滇黔公路,
和驰援贵阳的滇军背道而驰,甩开敌人,直指云南。
毛泽东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所向披靡,生龙活虎,调动敌人,把敌
人搞得蒙头转向,招架不住。蒋介石调兵东拦西追,处处落空,陷于被动。
敌人穷于应付,疲于奔命。
红军甩开敌人之后,像插上翅膀,一天行军120 里。在一连攻克了惠
水、长顺、广顺3 县之后,蒋介石才如梦初醒。
留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的9 军团,胜利完成任务后进入云南,占领宣
威、会泽、渡过了金沙江。另两路红军沿路翻山涉水,攻城拔寨,直逼昆明。
滇军主力全部东调,后方空虚,云南军阀龙云怕红军抄了他的老巢,
吓破了胆,一面向蒋介石呼救求援,一面调各地民团援救昆明。这样又把地
方兵力抽空了,毛泽东无意去占领昆明,而是迷惑敌人。他只留一部分兵力
佯装在昆明附近准备攻城,主力却在嵩明一带虚晃一枪,随即向西北,星夜
急行,直趋金沙江南岸的元谋地区。一部分兵力在龙街渡佯渡。
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在龙街渡渡江,便调集兵力围追,妄图围歼红军
于元谋地区。
毛泽东指挥中央军委纵队和3、5 军团分两路向禄劝方向的金沙江边急
进。陈赓率领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出其不意地袭击了皎平渡渡口,并从敌人
手中搜获到7 只小船,动员了36 位船工,昼夜不停地渡江。1 军团奉命火
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经过7 天7 夜,红军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过江后把江
边渡船全部烧毁。
敌人赶到江边时,红军已经无影无踪,只能望江兴叹,无可奈何。
毛泽东运用声东击西战术,率领中央红军在云、贵、川3 省大范围迂
回,同敌人兜圈子,几次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把几十万蒋军甩在后
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大胜利。但是,红军长途跋涉,十分疲惫,有些战士
不够理解,发出怨言。1 军团长林彪在渡金沙江之前,给总书记张闻天写了
一封信,提出红军走的尽是“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垮,这样的指挥不
行,建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几位军事负责人最好主持军中大计,不作具
体指挥,前敌指挥最好由彭德怀负责。军队中有这样的思想情绪,需要及时
解决。
中央红军来到会理,有了5 天的休息时间。5 月12 日,政治局在会理
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对林彪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肯定了毛泽东的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