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中国共产党从共产国际选派与杨虎城有家世渊源的王炳南回国,
进驻西安专门做杨虎城的工作。王炳南的父亲王宝珊是陕西辛亥革命的领导
者之一,自靖国军起,一直是杨的高级参议,与杨私交甚厚。
毛泽东又派他的秘书张文彬作为红军代表常驻西安,杨虎城委以他十
七路军总指挥部政治处主任秘书的公开职务作为掩护。
张学良、杨虎城各自秘密地沟通了同红军和共产党的关系。但由于蒋
介石在西安派有特务秘密监视张、杨,蒋派他的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到西安任
“西北剿总”参谋长,蒋又派他的最得意的开门大弟子、黄埔军校第1 期学
生、黄埔系的“十三太保”之第一太保曾扩情任“西北剿总”政训处长;国
民党陕西省党部的特务直接向蒋介石密报情报,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也
有蒋氏特务。张、杨两人虽然都分别同红军签订了协定,但彼此都隐瞒着,
他们相互之间都还存有戒心,深怕张扬出去获个“通匪”罪名,尽管这样,
彼此间已分明看出,张学良便派东北老乡高崇民到十七路军做联络工作。高
在东北军中虽然没有担任什么职务,但张学良非常尊敬他,他来往张、杨两
将军之间,杨虎城对他也很赏识。张、杨之间开始疏通关系。
一天,张学良对王以哲说:“我觉得杨虎城不会出卖朋友,干脆和他把
话挑明,反正这一步迟早都得走。”王以哲以赞成的口气回答说:“从某些迹
象看,杨主任(杨兼任西安绥署主任)很可能和中共早就联系上了,这层窗
户纸,以敝人之见早该挑破,多个伙伴也多条路嘛。”“好,就这样决定,请
杨虎城到洛川去谈吧,西安城内蒋介石的耳目太多。”张学良请高崇民同杨
虎城一起去洛川。
张学良为了避开蒋介石安插在西安的特务机关的注意,特意在“西北
剿总”会议上宣布,成立“洛川前方指挥所”,便于他以“督剿”为名去洛
川活动。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洛川都谈了心里话,他们决定:同共产党携起手来,
联合抗日,共赴国难;对于蒋介石,采用刚柔相济,软硬兼施,逼蒋抗日。
至此,东北军、西北军和中国红军已形成了三位一体,联合抗日。中
共中央派遣红军参谋长叶剑英作为红军正式代表常驻西安,协助张学良和杨
虎城整训部队,进行抗日的准备工作。同时还派遣彭雪枫、朱理治等40 多
名干部进入西安,进一步开展对东北军的工作。
周恩来先后给蒋介石、陈果夫和陈立夫写信,规劝他们改变“清党剿
共”政策。他在致蒋介石的信中说:“自先生揭橥反共以来,为正义与先生
抗争者,倏已十年,先生亦以清党剿共劳瘁有加,然劳瘁之代价所付几何?
日本大盗攫去我半壁河山,今日登堂入室,民族浩劫,高压于四万万人之身
矣? .共产党与红军则亟望先生从过去之误国政策抽身而出,进入于重新合
作共同抗日之域,愿先生变为民族英雄,而不愿先生为民族罪人。”毛泽东
先后分别写信给宋庆龄、宋子文、蔡元培、冯玉祥、傅作义、宋元哲、李济
深、李宗仁、白崇禧、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邹韬奋等各方人士,说明
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促进抗日战线工作,中共中央在上海设
立办事处,命潘汉年为主任,冯雪峰为副主任。
1936 年12 月1 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暨红军主要将领彭德怀、贺
龙、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等致书蒋介石,晓以利害得失,促其走上合作
抗日的道路,说:“今日之事,抗日降日,二者择一,徘徊歧途,将国为之
毁,身为之奴,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吾人诚不愿见天下后世之人
聚而称曰,亡中国者非他人,蒋介石也,而愿天下后世之人,视先生为能及
时改过救国救民之豪杰。语曰,过则勿惮改,又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何去何从,愿先生熟察之。”蒋介石在和平解决“两广事变”后,便踌躇满
志,他说:“红军不答应改编,我想还是送他们到外蒙去吧!”蒋介石将其嫡
系与精锐部队260 个团,约计30 万余人,调往平汉线汉口到郑州段和陇海
线郑州到灵宝线上。如果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剿共”不力,
既行入陕,围歼红军。
蒋介石置国内抗日舆论于不顾,以“危害民国”为名,在上海逮捕了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
时、史良,造成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宋庆龄针对蒋介石倒行逆施,和何香凝、胡愈之等领导和发起了名震
中外的“救国入狱”运动。冯玉祥、于右任等也在南京发起征集10 万人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