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严重的局势,毛泽东致电在重庆的周恩来:“一面极力争取好
转避免内战,一面准备应付投降应付内战,把重点放在应付投降应付内战方
面,方不吃亏,方不上蒋的当。立即准备对付黑暗局面,这是全党的中心任
务。有了这一着,就不会重蹈陈独秀的覆辙了。”又说:“我之方针是表面和
缓,实际抵抗,有软有硬,针锋相对,缓和所以争取群众,抵抗所以保卫自
己,软所以给他以面子,硬所以给他以恐怖。”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佳
电”,对“皓电”作了公开答复。对“皓电”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坚决拒绝
了国民党要我军限期撤退到黄河以北的无理命令,同时,为了顾全团结抗日
大局,采取了让步政策,表示同意将皖南新四军部队移到长江以北。
是时,皖南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有1 万余人,驻扎在安徽泾县和繁
昌一带,地区狭窄,纵横不到100 公里,而且北靠着日军封锁的长江、东临
日伪占领区,东、西、南3 方面还有国民党重兵包围。
中共中央对皖南新四军的安危极为关注。早在1940 年3 月,中央军委
鉴于国民党有可能利用其优势兵力向新四军军部地区发起进攻,致电项英
说:“军部及皖南部队应预先有所准备,以免遭到袭击。”此后,毛泽东等曾
20 多次电示项英,要他们认真准备北移,要有应付国民党突然袭击的准备。
但项英对国民党进攻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存在右倾错误,他一直株守
皖南,等待时机。
苏联军事顾问崔可夫一行奉命来到重庆。蒋介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在真正了解到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华政策是支持他,而非支持中国共产党,
便冒险发动皖南事变。12 月9 日,蒋介石发出手令:“凡在长江以南的新四
军,全部限本年12 月31 日开到长江以北地区,明年1 月30 日以前开到黄
河以北地区。”12 月10 日,蒋介石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对江南
匪部应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并准备”该军“不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
决,勿再宽容。”毛泽东在11 月和12 月多次电令项英提高警惕,迅速渡江
北移,并指定了北移的具体路线,严防袭击,并限令12 月底全部北移完毕。
但项英对蒋介石集团存有幻想,根本不相信国民党军队会对皖南新四军进
攻,说顾祝同不敢进攻军部,一直按兵不动。
12 月26 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对他
们作了严厉批评:“中央还在一年以前,即将方针给了你们,即向北发展,
向敌后发展,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究竟你们主张的是什么?主张拖,还
是主张走?似此毫无定见,毫无方向,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鉴于情况紧
张,皖南新四军部队决定以战备姿态移动。军长叶挺前往上饶,去见顾祝同,
与顾交涉北移路线、军需补给以及保证北移安全等问题。叶挺同顾祝同谈了
两天,最后定下:新四军开始北移时,所欠9—12 月份经费当即转请补发;
自4 月份起尚未发给的子弹当转请补发;对在前方抗敌受伤的将士,答允予
以适当的处置;北移路线:由茂林、宁国、经苏南渡江北上;移动期限:部
队限1941 年1 月28 日前撤完。兵站留守处限2 月2 日以前全部结束。
新四军动身前,驻泾县的国民党52 师,还请新四军军部篮球队到泾县
去作临别的“友谊比赛”,故意装做相安无事的样子,这是蒋介石集团在事
变前策划的阴谋之一。
国民党一方面催迫新四军北移,一方面又故意刁难,不发给军需补给,
不批准限定北移路线的驻地。虽然新四军领导多次交涉,仍不予解决,故意
拖延时间,从而为歼灭新四军寻找借口。蒋介石命令“解决”江南新四军的
密电发出后,皖南上空,顿时战云密布,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即将开始。
新四军进行了北移的必要准备。1700 余人的北移先遣队,携重要资材
1300 多担,分三批移往苏南北渡。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新四军主要领
导人的眷属,也随之先行。
军部又把各部队共9000 余人调到云岭地区,准备北移。以老一团、新
一团编为第一纵队,由傅秋涛任司令员兼政委;老3 团、新3 团编为第二纵
队,由周桂生任司令员,黄火星任政委;5 团和特务团编为第三纵队,由张
正坤任司令员,胡荣任政委。其余尚有军直、战地服务团和教导总队,约1000
余人,随第二纵队前进。新四军军部在云岭驻了3 年,部队已与当地群众结
下血肉之缘。现在为了顾全抗日大局,只好委曲求全告别皖南。
1941 年1 月4 日夜,军民依依惜别,部队里响起了《别了,三年的皖
南!》的军歌:刺刀闪光,子弹上膛,挺起胸膛,开入敌后战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