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乘日军攻占港九之机,派正规军187 师和地方反动民团,围攻我东江游击
区。游击区受日伪顽夹击,处境十分险恶。这是一场大规模的秘密营救行动。
共产党人和东江游击队,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争夺战,他们英雄虎胆,神
机妙算,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寻找、组织、偷渡,把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一批批地救出虎口。
廖承志等人按照营救方案,先行打通各地的关系。他们从香港偷渡到
九龙,尔后去东江、赴韶关,沿途部署营救和接送的任务。
香港地下工作者则紧张地寻找联络困在香港的文化人。自日军攻占香
港后,知名的文化人大都分散隐蔽起来,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邹韬奋已经
六易其居,住进了铜锣湾灯笼街的贫民窟里,茅盾夫妇也搬了四次家。在茫
茫人海中,要找到他们,是很难的,地下工作者先找到了在《华商报》工作
的张友渔和在“生活书店”工作的徐伯听,然后在他们帮助下,首先找到柳
亚子和他的女儿柳无垢,接着又在罗便臣道找到了何香凝、经普椿,不久又
找到夏衍、千家驹、胡绳、邹韬奋、茅盾、廖沫沙等等。尔后将他们打扮成
难民偷渡到九龙。
从九龙半岛到东江游击区,东江游击队开辟了两条路线,一条是从青
山道经荃湾、元瑯进入宝安游击区的陆上交通线;另一条是九龙至西贡经沙
鱼涌进入惠阳游击区的水上交通线。
大批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安全转移到东江游击区时,周恩来发来了
慰问电。周恩来还专门对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张友渔、韩幽桐、胡绳、
吴全衡、于伶夫妇、章泯、戈宝权、沈志远、刘清杨等数十人的去向,分别
作了具体安排。鉴于国民党特务对柳亚子、邹韬奋的缉捕很紧,周恩来倍加
关注,指示南委书记方方指定专人接待和护送,确保柳、邹等的安全。周恩
来要撤退人员:一些去浙江、经沪到苏北;一些去桂林;一些来渝。他还从
重庆派人去桂林,接济经广州湾已到那里的夏衍等人。为使营救工作顺利进
行,中共中央南方局设法筹集了20 万元营救费,分别汇给东江和桂林方面。
这场秘密大营救历时200 天,行程万里,遍及10 余省市,共营救出爱
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属800 余人。其中著名人士有:何香凝、柳亚
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刘清扬、张明
养、羊枣、千家驹、黎澍、戈宝权、韩幽桐、恽逸群、廖沫沙、金仲华、杨
刚、胡风、沙千里、高士其、蔡楚生、司徒慧敏、萨空了、梁漱溟等。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急需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使其太平洋战争
能顺利进行。
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根据日本大本营的战略意图,从1941
年起,便在推行“治安肃正”的基础上,采取“治安强化运动”,以“三分
军事,七分政治”为方针,实行政治、军事、文化一元化的“总体战”,妄
想确使“匪民分离,掌握民心,确保华北占领”。面对着日本侵略军的阴谋,
毛泽东制定了“广泛的群众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来对抗日本的“治安强化”
战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军区建起了正规军、地方游击队和民
兵三位一体的军事机构,造成了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
从1941 年6 月至1943 年5 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
下,反“扫荡”作战42205 次,毙伤日伪军33.1 万余人。但是,八路军和
新四军也伤亡很大,八路军由50 万人减少到40 万人,新四军由13.5 万人
减少到11 万人。有不少根据地变为游击区或敌占区,根据地由1 亿人口减
少到5000 万人口。
1941 年1 月25 日,日军趁八路军外线作战之机,纠集附近5 个县16
个据点数千人,乘黑夜把冀东八路军后方机关活动地潘家峪团团包围。拂晓,
日军进村后把全村男女老少驱赶到一个大院里,房顶上架起机枪,院内堆满
柴草。面对赤手空拳的无辜百姓,侵略者大施淫威,边点火焚烧,边猛烈扫
射,霎时间,1300 余村民惨遭杀害。
1942 年4 月1 日,日军以第27 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15 旅团、关东
军、伪满军各一部、冀东伪治安军17 个团,共3 万余人,对冀东进行残酷
大扫荡。日伪军以优势兵力对冀东根据地实行包围,继之逐步压缩包围圈,
并割断山区与平原、东部与西部的联系,然后分区进行“清剿”和“连线合
击”,企图歼灭冀东军分区主力。冀东主力除留两个营协同地方武装坚持内
线斗争外,其余部队适时突破敌人封锁,越过长城进至热河南部地区,对敌
占区交通线展开破击战,牵制敌之兵力,迫使日伪军结束“扫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