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3 国外长会议上,同意苏联提出的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但是,马歇尔
在中国以“调停”为名,仍助蒋介石打内战。由于蒋介石的大部分军队还在
西南,华北的兵力仍然不足。要将大军调往华北或东北打内战,还需要时间,
于是,他便重新高唱起“和平”来,美蒋勾结玩弄新的阴谋。
12 月27 日,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群、邵力子同中共代表周恩来、叶
剑英、王若飞恢复了国共谈判。1946 年1 月,成立了由马歇尔、张群、周
恩来组成的3 人军事小组,共商各项军事问题的办法。经过10 多天的反复
磋商,周恩来和张群正式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
和声明》,双方统限于1 月13 日24 时,完全停战。
中共中央于1 月10 日即发出通告,命令部队切实严格执行停战命令,
不得有误。然而,蒋介石却先向他的军队发出“抢占战略要点”的密令,并
催促部队星夜前进。孙连仲部迅速行动,企图于停战命令生效前占领承德,
或占领古北口、建平、陵源等地。在停战令生效后,国民党部队仍继续向解
放区进攻。
3 人军事小组决定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部成员3 人:共产
党代表是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国民党代表是军统局副局长、国防部二厅厅
长郑介民,美国代表是美国驻华使馆代办罗伯逊,罗伯逊为主席。一切事宜,
均须3 人一致通过方能生效。执行部除3 人小组外,尚有3 方参谋长。国民
党方面蔡文治,共产党方面罗瑞卿,美国方面海斯克。执行部下设36 个小
组,分赴各地进行工作。执行部连续发出第一、第二、第三号公报,要求各
地停止一切军事冲突。2 个多月后,全国各地才实现了停战。
遣返日俘日侨的工作也在逐步进行,滞留各地的日俘日侨,都由铁路
运往沿海港口。
由美国海军送运回国。在近10 个月内,共遣返日俘日侨29.864 万余
人。
军事3 人小组就“军队整编和统编基本方案”达成协议。规定,第一
期为整编:国共双方在执行部监督下,将军队集中于执行部指定的地区改编。
政府将其所有陆军缩编为120 个师,中共将其全部军队缩编为30 个师;第
二期为统编:将国共军队合编为国防军,全国保持国防军共20 个军,每军
3 个师,共60 个师,其余一律解散退役。整编、统编签字后,国共双方曾
对整军方案的实施多次进行商谈,因为防区和统帅权两个关键问题没有达成
协议,和谈破裂。
1946 年1 月10 日到31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
表共38 人。国民党代表8 人,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
王世杰、邵力子、张群。共产党代表7 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
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民主同盟代表9 人:张澜、罗隆基、张君劢、
张东荪、沈钧儒、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青年党代表5 人:曾
琦、陈启天、杨永浚、余家菊、常乃惠。无党无派代表9 人:莫德惠、王云
五、傅斯年、胡霖、邵从恩、钱永铭、缪嘉铭、李烛尘、郭沫若。
5 个方面代表了3 种政治力量。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坚
持一党专政;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希望建立一个举国一致
的民主联合政府;民主同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
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青年党已从民盟中分化出来,在政治上追随
国民党;无党无派大多属于中间派,但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实现和平、
民主方面,与共产党的要求是一致的。
在政治协商会议上,3 种力量,3 种主张,3 条道路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和复杂的较量。
斗争的焦点仍然是军队与政权问题。最后,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
施政纲领、军队问题、宪法草案、国民大会5 项协议。
— —改组国民政府问题: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对方针、
大计有决策权,对高级官员有任免权;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40 人,国民党
和非国民党人士各占半数;提案性质及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者,须有2A3 的
国府委员通过;国民政府主席对某一决议的否决,须有3A5 以上的国府委员
赞同。
— —军队问题:确定军队属于国家,军党分立,军民分治等原则。
— —施政纲领问题: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规定全国团结一致,建
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
法,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纠纷,以保持国家之和平发展;确保人民享有身体、
思想、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徒、通讯自由。
— —宪法草案问题: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的根本原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