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讲话对黄维兵团官兵影响很大,军心摇动,但黄维不以为然,仍
然命部队向双堆集南的马庄突围。惨败后又向西南、东北撞击,四面都是突
不破的铜墙铁壁。连续5 天突围不成,黄维这才安定下来,采取固守待援方
针,向蒋介石求援。
毛泽东等5 大书记在西柏坡见淮海战场上黄维兵团由突围转而固守,
致电总前委:“对于战斗力顽强之敌,不是依靠急袭,而是依靠侦察和技术
准备(近迫作业和步炮协同等),去取得成功。”总前委即令前线部队进行了
工程浩大的近迫作业,筑成千百条长龙似的战壕,从四面八方伸延到敌阵地
前沿,最长的战壕长达20 多里,最近的离黄维兵团司令部核心阵地只有50
米,构成了完整的围攻黄维兵团的阵地。
蒋介石急令刘峙、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 个兵团由徐州
向南攻击;命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由蚌埠向北攻击,妄图“打通徐蚌,三
路会师”,挽救败局。
蒋介石同毛泽东不一样。毛泽东在给淮海总前委或中野、华野将领的
电文中,总是采用“请酌办”、“望酌复”、“望酌情机断行之”,甚至“临机
处置,不要请示”等字眼,蒋介石既优柔寡断,又固执自信,他的电文充满
了“务必”、“限于”、“特令”等严词厉句,甚至对国民党的“五虎上将”之
一的刘峙也拉下脸来:“倘有延误,决按军律从严惩处,不稍宽待。”蒋介石
是国民党唯一的特级上将。国民党有一级上将10 名,其中包括冯玉祥、张
学良、阎锡山、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何应钦、陈济棠、陈绍宽、陈诚;
二级上将30 名,如白崇禧、程潜、刘峙、顾祝同、龙云、傅作义、陈仪等
等。刘峙早在1930 年就晋升为二级上将,可见刘峙在国民党军界的显赫地
位。刘峙见徐州垂危,来个金蝉脱壳,将徐州指挥大权交给杜聿明,自己以
指挥南线各兵团作战为名,避居蚌埠。
尽管蒋介石的电令如此严厉,但他命令黄伯韬碾庄待命,黄伯韬碾庄
被歼;命令邱清泉、李弥限时东援,邱、李徐东受阻;命令黄维赴援徐州,
黄维途中被围困;命令南北对进,打通徐蚌,南北两军却寸步难行,屡战屡
败,几乎没有一个命令生效。
11 月27 日,邱清泉、孙元良建议,如此强攻,伤亡重而战果少,要求
南京速派援军并加强空军轰炸。
蒋介石无奈,电令杜聿明速去南京商讨对策。杜一到南京,便向顾祝
同吵着要援军。
顾说道:“你不了解,到处牵制,调不动啊!”杜聿明反唇相讥:“既然
知道不能抽调兵力决战,原来就不该决定要打,把黄维兵团陷入重围,无法
挽救。目前挽救黄维的唯一办法,就是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与敌人决战,
否则黄维完了,徐州不保,南京亦危矣!”顾祝同丧气地说:“老头子也有困
难,一切办法都想了,连1 个军也调不动。现在决定放弃徐州,出来再打,
你看能不能安全撤出?”杜聿明沉思良久,道:“从徐州撤出问题不大,可
是要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要恋战,就不能放弃徐州;‘放弃徐州,出来
再打’,这就等于把徐州3 个兵团马上送掉。
只有让黄维守着,牵制敌人,将徐州的部队撤出、经永城到达蒙城、
涡阳、阜阳地区,以淮河作依托,再向敌人攻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顾
祝同、何应钦都表示赞同,于是3 人去见蒋介石,蒋立即同意。
毛泽东早已料定蒋介石要撤出徐州这一着,因此,在包围黄维兵团时,
他就向总前委指出:“在黄维兵团被包围后,徐州之敌可能倾剿出逃,你们
要做出妥善的部署。”在11 月28 日杜聿明飞南京磋商撤退计划,这晚,毛
泽东又电示总前委:“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向武汉逃跑可能。”29
日夜,粟裕潜心揣测徐州敌军集团可能逃跑的路线。他对参谋长张震说:“如
果徐州敌人固守不走,对我无害,可以在解决黄维兵团后再打。但是,蒋介
石后方已无机动兵力,因此徐州之敌放弃徐州的可能性比较大。其逃窜方向
可能有三: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海运受船只和码头限
制,遭我尾追必陷入背水作战,更易全军覆灭;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这样
距离最近,但此地河川纵横,不便于大兵团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线绕过
山区南下,此区域地形开阔,道路平坦,又距黄维较近,还可与李、刘兵团
相呼应,实行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退守淮河,达到所谓‘一箭双
雕’之目的。”粟裕的这种预测同毛泽东的估计不谋而合,而总前委的部署,
与粟裕的预测更加一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