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厂等重要处所及坚固建筑物,都构成抵抗重点。市区核心阵地,是
由高大坚固建筑结合街道碉堡工事构成,并以国际饭店和百老汇大厦分别作
为苏州河南北两个指挥中心。汤恩伯吹嘘上海防御体系是攻不破、摧不毁的
“钢铁阵地”,中央社誉为“固若金汤”。阎锡山视察了阵地,认为至少可以
守上一年。蒋经国将它比作“东方的斯大林格勒”。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最低
在上海打上6 个月,以待二线兵团建立和美国大规模介入。
5 月1 日下午,蒋介石到汤恩伯司令部,召集团长以上的军官训话,声
言他要在上海亲自指挥,“要和官兵共艰苦,要和上海共存亡”。政工方面由
蒋经国负责,他本人管军事指挥,并命令装甲兵副司令兼参谋长蒋纬国把装
甲车部队调到上海。蒋家父子这回要以死相拚守上海。
陈毅、粟裕、谭震林命部队首先把上海外围的敌人肃清,把上海的出
口封死,造成关门打狗势。5 月12 日夜,肃清上海外围敌人的战斗打响。
宋时轮、郭化若第九兵团从沪西南、浦东向敌人发起钳形攻击;叶飞、韦国
清第十兵团从沪西北、沪西向淞沪进击。
5 月16 日,蒋军上海外围阵地丢失。两军战斗异常激烈,至5 月20 日,
蒋军高桥等一带主阵地全部丢失。解放军为避免战火对城市的摧毁和对上海
市民的伤害,采用“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战术,整团整营的敌
人,一个个被解放军解决,呆呆的作了俘虏。
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不仅提供了军事情报,还组织工人、店员、学生
以及公教人员,成立了工人纠察队、人民保安队、人民团体联合会等工人阶
级武装和群众团体,配合解放军行动,进行护厂、护校斗争。
21 日上午,上海对外航空联络中断。汤恩伯仓促地把司令部搬到长江
口的军舰上去。
上海市内,蒋军军长找不到司令,师长找不到军长,团长找不到师长。
各部队开始寻路撤退。
解放军宋时轮、郭化若第九兵团于24 日攻占浦东市区和虹桥、徐家汇
车站;叶飞、韦国清第十兵团直插吴淞,宝山。敌人一面继续调集兵团增强
月浦方面的防御,一面向吴淞收缩,准备从海上逃跑。蒋介石下令上海总撤
退。
26 日,宋时轮、郭化若兵团攻占上海市区。国民党淞沪警备副司令刘
昌义率第21、123 军向解放军投降。叶飞、韦国清兵团相继攻占大场、吴淞
等地。
26 日深夜,上海战役胜利结束,除汤恩伯率第54 军等部约5 万人登舰
逃跑外,其余15 万人全部被歼。
蒋介石在5 月25 日见大势已去,便在蒋经国、蒋纬国的搀扶下,登上
“江静号”军舰离开上海向台湾方向驶去。过舟山群岛时,见从上海、江苏
和浙江等地撤到舟山群岛的蒋军约15 万人,还有大批的政府行政人员及家
眷。残兵败将和政府官员、家眷拥入舟山群岛,其状十分混乱。
蒋介石于6 月1 日抵达台湾高雄。他草拟了一个“建设台湾、闽粤,
控制两广,开辟川滇”的计划,并设想建立一个北连青岛、长山列岛,中段
为舟山群岛,南到台湾、海南岛的海上锁链来封锁、包围大陆,以作将来反
攻大陆的基地。蒋介石又专门召集国民党在台高级官员研究了在台湾整军、
防务、军政等问题。
陈毅、粟裕在上海战役刚结束,就命叶飞、韦国清的第十兵团未担任
警备任务各军于战斗结束后撤至市郊休息。第十兵团全部进行入闽准备;命
令王建安、谭启龙的第七兵团准备攻取舟山群岛;命令陈士榘、袁仲贤的第
八兵团警备宁沪杭地区并进行剿匪;命令宋时轮、郭化若的第九兵团在苏南
休整训练,准备渡海攻台。
陈毅、粟裕考虑到福建的国民党都是残兵败将,计划以叶飞、韦国清
兵团两个军入闽。叶飞提出两个军入闽,兵力不足,于是便决定第十兵团第
28、29、31 军共10 万余人全部入闽作战。
7 月2 日,叶飞、韦国清率第十兵团从苏州、常熟、嘉兴等休整地出发,
冒酷暑南进,乘国民党军处于欲守无心、欲逃不准的尴尬境地,向福州发起
大迂回进攻。
蒋介石对福建放心不下:长江防线各路败兵退入福建,俱无斗志,且
溃军过处,借粮征草,拉夫派工,骚扰百姓,闹得鸡犬不宁,民怨鼎沸,福
州绥靖总署主任朱绍良是老资格,对蒋介石并非俯首听命。蒋曾三番五次电
告朱绍良在福州附近构筑一个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朱绍良阳奉阴违。朱绍
良受解甲寓居的两个闽籍上将萨镇冰和陈绍宽的影响,不肯让自己的部队在
福州决战,以免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朱绍良认为大上海的钢筋水泥纵深防线
还守不住,福州南临闽江、东面大海、背水之阵,何能固守?!福州市市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