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春秋_刘凤舞【完结】(724)

  (3)完成三民主义的民主政治。主张本着“宪政”的精神,贯彻为民

  主政治而奋斗的决心,保障人民基本自由,推行地方自治,为民主政治树立

  坚实的基础。

  (4)积极准备“反攻大陆”。

  国民党“改造运动”的重点是党员归队和党员整肃。

  1950 年9 月29 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发布《党员归队办法》,

  号召党员归队。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初,只见党部,不见党员,组织系统完全涣散。掀

  起党员归队运动后,办理党员归队,使脱离组织的党员再度纳入组织,并趁

  此机会清除所谓的“动摇腐化、信仰不坚定分子”。

  国民党整肃也有标准,根据《改造纲领》的规定,凡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均为整肃对象:(1)有叛国通敌之行为者。

  (2)有跨党变节之行为者。

  (3)有毁纪反党之行为者。

  (4)有贪污渎赃之行为者。

  (5)生活腐化,劣迹显著者。

  (6)放弃职守,不负责任者。

  (7)信仰动摇,工作弛废者。

  (8)作不正当经营,以取暴利为目的者。

  国民党员整肃的程序,初步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互相检讨。对被检举

  人应作调查,被检举人可提出申辩,并将检举书、答辩书及调查报告,逐级

  转呈国民党中央核定。干部的整肃,由其所任职务单位的“改造委员会”或

  区党部及小组办理。干部的整肃,即可由下而上,也可由上而下进行。

  在“整肃运动”的同时,“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指导各级组织进行

  层层“改造”,重建国民党的各级党部和组织系统。其党的组织,在小组之

  上,便是区党分部及县(市)、省等地方党部。地方党部直接与当地民众接

  触,参予地方公职人员的选举与地方自治的推行。除省、市、县等地方党部

  之外,又有职业党部及知识青年党部和海外党部。

  国民党改造运动的另一个重点,是协调党政关系与开展民运社调工作。

  关于党政关系,其基本精神是:以主义制定政策,以政策决定人事,以组织

  管理党员。并规定:在民意机关如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以及省、县议

  会、乡镇民代会,保民大会中建立党团或党部,而在政府机构如行政院、考

  试院、司法院、省、县政府、乡、镇公所中,则成立党员的政治小组,原则

  上实行党政分开。关于民运工作,则向国民党全体党员提出一些冠冕堂皇的

  口号,如号召党员“深入民众,使党的政策能代表民众利益,党员能为民众

  利益而奋斗,藉以巩固党在民众中之组织与领导”等等,并制订了“中央民

  运工作会报简则”,提出国民党的“民运工作”实施措施:(1)为广大农民

  利益而努力。

  (2)为广大劳工利益而努力。

  (3)妥善照顾“全国”青年。

  (4)提倡女权,团结“全国”妇女。

  国民党在改造过程中还提出“沟通全党思想,发展群众路线”,开展“社

  会调查”等任务。

  1952 年2 月,国民党又掀起了所谓的“反共抗俄总动员运动”,发表了

  《反共抗俄总动员运动纲领》,其主旨是所谓“联合党、政、军3 方面的力

  量,发挥全国人力、物力,建设台湾基地,俾早日光复大陆,争取反共抗俄

  战争的胜利。”为促进“总动员”运动的实施,分别大力推行经济、社会、

  文化、政治4 大“改造运动”。“经济改造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互助合作,

  调整经济结构、维持币值稳定、保障投资安全、促进劳资合作、发展出口创

  汇、厉行增产竞赛等;“社会改造运动”则主要是转变社会风气、培养“民

  主法治”习惯、厉行战时生活、加强民众组织等;“文化改造运动”主要是

  进行“青年救国运动”,筹组“青年救国团”,创造三民主义的“新文化”等

  活动;“政治改造运动”则包括实行行政三联制、充实地方自治等政治方面

  的“改革”。

  国民党的“改造运动”,从表面上看,大有“脱胎换骨”的气势。历时

  2 年又3 个月的改造活动,在蒋介石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改造运动”,重新整顿了国民党的组织,稳定了国民党的内部,

  并相对扩大了国民党的社会基础。国民党在“改造”运动中吸收了大批所谓

  “爱国的革命分子及优秀青年入党”,又从本地人口中吸引新党员,增加了

  党员人数,特别是知识分子党员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给国民党充实了一定的

  新生力量。1951 年国民党知识分子党员占61%,农民党员占37.7%,而30

  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41%,初步实现了国民党的知识化和年轻化。同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