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_任士英【完结】(4)

  义宁二年(618)三月,代王侑以李渊“功德日隆,天历有归,欲行禅让之礼”,朝廷大臣也劝他顺水推舟。但是,由于当时李渊感觉时机还不成熟,没有答应。后来,裴寂等率群臣二千人又三番五次劝进,李渊仍然态度坚决。一直到了五月,他才假装勉为其难,同意正式即位。

  唐长安城青龙寺遗址出土的石灯台残段义宁二年(618)五月二十日甲子,李渊在太极殿正式登基,因为其封爵为唐王,故改国号为“唐”,仍然定都长安。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代王将皇帝的宝玺交付李渊,自己逊居旧邸。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到大唐帝国。李渊作为唐帝国的开国之君,历史上称之为唐高祖。

  荡平群雄,统一全国李渊建国以后,面对的是群雄逐鹿的混乱形势。隋末各地掀起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形成了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河北窦建德、刘黑闼和江淮地区杜伏威、辅公祏等几个中心,其他各地的割据者大多是隋朝的官吏或者是地方豪霸,有的依附突厥,有的独占一方。这样一来,实现全国统一就成为李渊建国以后的头等重要任务。

  为了巩固和稳定关中,李渊首先迫使河东(今山西永济)的隋朝大将屈突通投降,既而又用兵平定了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薛仁果(一作杲)父子,时在武德元年(618)十一月。很快,第二年四月,在河西凉州(今甘肃武威)称帝的李轨也被俘虏。巩固了关中根据地,李渊以皇帝的身份传谕郡县,发布政令,依靠政治手段招纳很多地方的隋朝官员归附。对于那些依然拥兵与之抗衡者,自然还是发兵征讨。

  武德二年(619)四月,刘武周及其部将宋金刚联络突厥兵马,攻陷李元吉留守的太原,继续连兵南攻。李渊命令李世民率兵反击,大败宋金刚,降其骁将尉迟敬德,刘武周兵败逃到突厥被杀。这样,不仅稳固了太原和河东地区,也解除了关中左右两翼的威胁,唐朝中心地区更加稳固。

  于是,李渊又把注意力转到中原。也就是要消灭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洛阳王世充本来是奉隋炀帝之命镇压李密瓦岗军的,李密兵败投降唐朝,李密手下的谋士和勇将也多随之归附,王世充便自己在洛阳称帝,国号郑。唐朝军队与洛阳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的交战最是惊心动魄。武德三年(620)七月,李世民奉命率军东进洛阳,唐朝时期的名将如李世勣(徐懋功)、程知节(程咬金)、秦叔宝(秦琼)、尉迟敬德(尉迟恭)等均参加了这一战役,最终俘获了王世充和窦建德。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复又再起,次年称汉东王,联络突厥进攻山东,武德六年初,也被镇压。

  唐彩绘涂金着明光铠武士俑武德四年,李渊命大将李孝恭和李靖消灭了割据长江中游江陵的萧铣(建国号梁、年号鸣凤)和豫章的林士弘(国号楚、年号太平),既而又经略江淮及东南地区。

  李渊荡平群雄,是以巩固关中为战略出发点,首先平定了河陇与河东,稳固了唐朝的根本,然后进兵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到武德七年(624),除了朔方的梁师都(国号梁、年号永隆)依附突厥(始毕可汗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即解事天子)继续与唐朝作对威胁着关中和长安以外,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应当说,他的儿子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直接统率大军,冲锋陷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功绩卓著。但是,李渊仍然是统一战争的直接部署和筹划人。他不仅听取有关前线战场的情况报告,而且也直接决定战役的进展。对于不少战役的作战意图与部署,他都有直接的命令。换句话说,李渊是全国统一战争的最高指挥者。

  李渊曾经对儿子们说过:“皇帝这个位子,可不是谁想坐就可以坐,也不是谁想坐就可以坐稳的。特别是创业之君,更是如此。从来没有无功而可以得帝王者。我生自公宫,长于贵戚,后来典长州郡,从来都是衣食无忧,笙歌晏乐。过的都是欢娱的日子,饥寒的滋味、下贱的劳役,都是听见而从来没有亲历过;艰难险阻是怎么回事,也都是耳闻而已。”所以要儿子们不能只知道吃喝享受,要学会历经苦难、栉风沐雨,不知懈怠才可以成就帝王的奠基大业。李渊以所谓“霸王之才”,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当时对他就有“拨乱之主”的评价。这是他能够称为大唐帝国奠基者的重要理由。唐朝的统一,是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又一次真正大一统的开始,高祖李渊功不可没。

  革命维新,设令定律国家政治制度方面,最初基本上是沿用隋朝旧制,并形成了中央以三省六部为主体、地方州县两级区划的行政体制。中书、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审核,尚书省负责以所辖六部衙门落实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不过,在武德年间,担任尚书令的李世民因为长期统兵在外,基本上是以专门为他设置的天策上将府和所领的陕东道行台为实体。“随时署置,务从省便”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到武德七年,由于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国家体制才以“令”的形式固定下来。

  建国初,李渊还积极着手法律建设。他令裴寂、刘文静、殷开山等人在隋《开皇律》的基础上修订律令,即《武德律》,重要的思路就是“尽削大业所用烦峻之法”,废除了隋朝大业年间的酷刑,“务在宽简”。他后来的继承者在修订法律时也基本上是延续了这样的思路。现存的《唐律疏议》作为我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其蓝本正是《武德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