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或飞机上,用以测量相对已知电台的方位角来定位的仪器。
使用测向仪一般不超过100 海里,因而不适于中远程和高精度导航的需要。
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卫星等专用设备,接收、测量其相对于导航卫星的位置
参数,获得舰艇地理坐标来引导舰艇航行的设备。卫星导航的优点是:可全天候、
全球性覆盖定位,精度高,可达几十米,十几米,且陆、海、空军各种装备均可
携载和使用;性能可靠,操作简单,抗干扰力强,生存力好。
综合导航系统是把舰艇上各种导航设备组合成一个大系统,进行组合式导航,
它主要有互补式综合导航系统、重复式综合导航系统、天文一惯性导航系统、惯
性奥米加- 卫星综合导航系统等。综合导航的主要特点是各种系统可取长补短,
使总精度大大提高,并使功能有所扩展。
什么是电子战?
电子战又称为电子对抗、无线电电子对抗或无线电电子斗争,它是敌对双方
利用电子设备或器材进行的电子斗争。电子战主要包括三个人面的内容:对敌方
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及位置等进行侦测,为作战行动提供有关的情报,并为干扰、
欺骗及电子防护提供依据;采用干扰或欺骗等手段,使电子设备降低性能或无法
工作,甚至得到错误信息,造成判断失误;在敌方实施上述干扰措施时,采取一
切必要手段以保证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
电子战的上述三个重要方面通常称为:电子侦察或电子支援措施,电子干扰
或电子对抗,电子反侦察、反干扰或反电子对抗措施。
电子侦察主要通过平时和战时进行,一般可分为战术侦察和战略侦察两类。
前者主要利用电子设备查明对方电子设备的技术性能,如工作体制、频率、脉冲
宽度、重复频率及功率等,主要为采取对策和实施干扰提供战术和
----------------------- 页面132-----------------------
技术依据;后者主要是利用电子设备查明对方电子设备的类型、数量、配置、
部署和变动情况,以获取有关军事情报,为制定作战预案和实施攻击提供决策参
考。电子侦察主要有雷达侦察、通信侦察、光电侦察和水声侦察等,主要设备有
:地面电子侦察站、远洋电子侦察船、侦察飞机、侦察卫星和投掷式侦察设备等。
▲美军F-4G“野鼬鼠”飞机装备了较完善的电子战系统,机头雷达罩下的AN/APR-38
电子战系统天线及接近进气口的AN/ALQ-131电子战吊舱是新近装备部队的电子战
设备电子干扰包括雷达干扰、通信干扰、光电干扰、水声干扰等多种形式,通常
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种形式。在有源干扰方面,实施雷达干扰时主要使
用压制性杂波干扰和欺骗性回答干扰方式,实施通信干扰、光电干扰和水声干扰
时同样也是利用这两种方式。在无源干扰方面,实施雷达干扰时,一般采用铝箔
条、银化尼龙丝、铝化玻璃丝和偶极子箔条等无源干扰物,以及金属角反射器、
浮标、反射体火箭和龙伯透镜等伪装物;实施光电干扰时主要使用光波吸收涂料、
金属箔条、角反射器、烟雾、气悬体、悬浮体干扰物和伪装等;实施水声干扰时,
主要使用吸声徐层、气泡幕、气幕弹、潜艇模拟器和假目标等。
实施电子战的主要装备有:用于战役级进攻型电子战的主要有专用电子战飞
机;用于防护型电子战的主要有机载、舰载、车载和地面装备的自卫式电子战装
备;用于摧毁敌电子装备的硬杀伤武器主要有反辐射导弹等。
电子战装备是怎样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
电子战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世纪初至二次大战结束之
前,此间电子战斗争的核心是针对早期的无线电通信、导航和典型的脉冲雷达,
发展了电子侦察、噪声干扰及消极干扰设备,奠定了电子战的基本门类。
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国巡洋舰就对日本舰艇施放无线电通信干扰;1940年
8 月,英国对来袭的德国轰炸机首次使用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使德机无法进入
预定空域,误将炸弹投入大海,甚至误降英军机场;1942年6 月,由于美军破译
日军无线电通信内容,使日军4 艘航母在中途岛海战中沉人大海;1943年7 月24
日,英军飞机夜袭汉堡,首次对防空雷达施放消极干扰箔条,使雷达无法瞄准目
标,结果参战飞机800 架,仅损12架,战损率由6 %降至1.6 %;1944年6 月至
7 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英法联军用多艘小船装载无线电干扰器材模拟大型舰
艇雷达回波,用飞机在船队上空抛撒干扰物模拟大批护航飞机,从而使德军上当
受骗,联军顺利航渡、换乘和登陆,2127艘舰船仅损失6 艘。
第二阶段是战后至70年代初,此间雷达技术迅猛发展,火控雷达和各种导弹
的广泛应用,促使电子对抗技术全面发展。新的综合性电子对抗系统(如反辐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