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兵器知识库_张召忠【完结】(47)

  是说,用3 颗2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虽然比1 颗100 万吨级的核弹头少40万吨,

  但摧毁效能反而更好一些。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发展多弹

  头导弹呢?

  鉴于上述考虑,加上60年代初期以来美苏双方都加强了反导战略防御措施,

  使导弹突防越来越难。于是,人们开始考虑发展作战效能高、又能突防的多弹头

  导弹。20多年来,多弹头导弹的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已发展了三代,新研制的

  战略导弹大都采用这类弹头。

  ▲集束式多弹头攻击目标示意图

  多弹头导弹共发展了几代?

  20多年来,分导式多弹头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是集束式多弹头,1964~1965

  年首次出现,主要型号为美国的“北极星”A-3 潜射弹道导弹和前苏联的ss9-V

  Ⅳ地地弹道导弹。前者弹头威力为3 ×20万吨,射程4600公里;后者弹头威力为

  3 ×500 万吨,射程12000 公里;命中精度分别为1500米和1000米。所谓集束式

  多弹头,实际上和我们熟悉的集束式手榴弹、子母炸弹等差不多,不管是子弹头

  还是母弹头,都没有制导,也不能机动,唯一的作用就是将单弹头化整为零,在

  不同时间、不同高度向同一目标区投掷一个个子弹头,以期顺利突防,免遭对方

  拦截或干扰,最后给敌城市等面状目标造成最大损失和毁伤。

  ----------------------- 页面74-----------------------

  ▲分导式多弹头攻击目标示意图第二代是分导式多弹头,1970年首次装备,

  主要型号为美国的“民兵”

  ⅢMKI2型地地导弹和“海神”C3型潜地导弹。前者导弹威力为3 ×17万吨,

  射程为11000 公里;后者导弹威力为10×5 万吨,射程为4600公里;命中精度分

  别为185 米和560 米。到目前为止,分导弹头数量最多的是美国的“三叉戟”Ⅱ

  型D-5 潜地导弹和前苏联的sS-N-20 潜地导弹,前者为14个,后者为12个,射程

  分别为11000 公里和8300公里,命中精度分别为120 ~210 米和500 ~600 米。

  分导式多弹头和集束式多弹头的主要区别是:母弹头有动力、有制导,可以在不

  同高度,以不同弹道向不同目标发射子弹头,因而具有一定的机动发射能力;携

  载子弹头数量多,分布空域大,子弹头之间可以60~90公里以上的间距对目标实

  施攻击,因而突防能力较强。

  第三代是机动式多弹头,目前还处于研制之中。分导式多弹头虽然解决了母

  弹头的机动和制导问题,子弹头仍不能机动,也不能制导,只能按惯性弹道飞向

  目标,这样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就较差。机动式弹头的重点就是解决子弹头的机

  动和制导问题。子弹头机动的方案有四个:一是通过改变飞行弹道来实施机动,

  如在弹头装有顶帽、弹尾装有稳定装置或翼面,来调整子弹头的飞行弹道,实验

  证明:可在20~30秒内使弹头机动距离达556 公里;二是通过加速滑翔弹头来实

  施机动;三是通过在子弹头上加装小发动机来使之加速突防;四是通过增高再人

  弹道倾角来缩短在大气层中的飞行时间,以增强突防能力。解决子弹头制导问题

  主要是在子弹头上加装未寻的装置,自己能辩识和发现目标,进而控制弹头进行

  机动攻击。

  飞机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吗?

  我们知道,洲际弹道导弹因其结构复杂、弹体过于庞大和笨重,一般采用地

  面固定式发射和潜艇水下发射。随着航天和航空探测设备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固

  定式洲际导弹地下发射井已无密可保,对它的方位坐标和部署情况对方知道得一

  清二楚。怎么办?用一种什么方法才能达到隐蔽攻击、提高生存力的目的呢?于

  是,在80年代初美国研制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MX导弹的时候,引起一番争论。人

  们提出了许多种方案,如空中机动发射、地面游动式越野发射、公路与铁路机动

  发射、江河及深水池机动发射、乌龟爬行式的湖底机动发射、中心车库式机动发

  射、分散掩体式机动发射、坑道穿梭和掩蔽壕沟式机动发射以及跑道式机动发射

  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空中机动发射方式,因为它是脱离陆地和海洋的唯一

  发射方式。

  空中机动发射方案,就是把长21.4米、重87吨的MX导弹装在DC-10 和波昏-747

  这样的大型飞机里,当飞至预定空域后,在大约6100米高度将后舱门打开,电动

  抛出两个10米直径、能产生30多吨拉力的降落伞,将导弹及其安装座从后舱门拉

  出机外。4 秒钟后,用于稳固于机舱内的安装座自动分离并脱落,3 顶10米直径

  的巨型降落伞张开,控制导弹下降并将其处于空中稳定状态。48.5秒后稳定伞与

  导弹分离,50.5秒后导弹第1 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将导弹推向空中。至此,

  飞机完成发射任务返航,这种方案经试验后感到可行,但需投资400 亿美元进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