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姆”-2(SA-2)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地空导弹,1959年刚刚服役,其
射程54公里,射高34公里,在当时是打击中高空飞机最理想的武器。继首次击落
RB-57D之后,又陆续击落U-2 型侦察机等5 架,为地空导弹的战史书写了光彩的
第一笔。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出动B-52等作战飞机数万架次进行狂轰滥炸,为了打击
美军飞机,越南装备了近30个营的前苏制“萨姆”第一、二代地空导弹。
据不完全统计,在1964年8 月至1968年11月间的4 年时间里,美军就损失了
915 架飞机,其中94.8%是被SA-2等地空导弹击落的。1972年12月18日至30日,
美军对越实施地毯式轰炸,结果有32架B-52轰炸机被击落,其
----------------------- 页面92-----------------------
中有29架又是SA-2所为!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由于以色列开始采取低空、近程突防的空袭战术,迫使
埃、叙等国采取弹炮结合、全空域拦截的战术。仅埃及就在苏伊士运河西岸正面
90公里、纵深30公里的地域中,配置了62个地空导弹营,200 具SA-7导弹和300
多门高炮,形成了一道道防空火力网。在历时18天的战争中,以色列有114 架飞
机被击落,70%是地面防空武器所为。其中,SA-6击落41架,SA-6和高炮一起击
落3 架,SA-7击落3 架,SA-7和高炮一起共击落3 架。这次战争中还发生了“一
石三鸟”的奇闻:以色列在战争中共发射22枚“霍克”地空导弹,结果却击落了
25架飞机!
在1982年的马岛海战中,有37架阿根廷飞机被英国地空或舰空导弹击落,其
中,被舰空导弹击落的18架,被“轻剑”和“吹管”击落的分别为9 架和10架。
▲英国“星光”便携式高速防空导弹在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1986年
至、1987年中,阿富汗游击队利用美国提供的1000枚“毒刺”(又译“针刺”、
“尾刺”、“红眼睛”Ⅱ和“痛击”)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先后击落400 ~500
架飞机和直升机,成为战争史上用地突导弹击落飞机最多的一个战役。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先后发射了80枚“飞毛腿”
B 地地战术弹道导弹,结果有60多枚被摧毁,“爱国者”地空导弹则以大战“飞
毛腿”而闻名于世,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创下了一个世界之最:地空导弹第一
次击落战术地地导弹。
什么是“爱国者”导弹?
“爱国者”地空导弹属美国第四代导弹,1980年服役,海湾战争中首次实战
应用。该导弹弹长5.3 米,弹径0.41米,翼展0.87米,弹重约1000公斤,最大飞
行马赫数3 ~3.5 ,战斗部重68公斤,作战半径3 ~100 公里,作战高度0.3 ~
24公里。发射方式为四联装箱式倾斜发射,每个火力系统单元以连为单位,每连
有5 ~8 辆发射车和4 部雷达车、指控车、电源车及天线车,以及20~32枚待发
导弹。每6 个连为一个营,全营备弹量达120 ~192 枚。
▲安装有组装式集体防护系统的美国“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指挥车、相控
阵雷达载车和发电设备“爱国者”设计单发命中概率为80%,实际使用时很多情
况下都高达90%以上,大大高出设计和试验要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问题还
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飞毛腿”B 是前苏联60年代研制的第二代出口型地
地战术导弹,它技术水平比“爱国者”差了整整两代。该型弹没有抗干扰能力,
弹道一经确定和发射,就无法改变,加之弹体过大,速度又低,飞完全程需5 ~
9 分钟,这对拥有先进预警能力的美国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飞毛
腿”在“爱国者”面前权当靶标了。
其次,“爱国者”之所以成为“飞毛腿”的克星,本身也非平庸之辈,和其
它地空导弹相比,它有三大优势:一是有一个先进的预警和引导系统。
----------------------- 页面93-----------------------
除DSP 预警卫星外,它还首次采用了一部AW/MPQ-53 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其探测距离达150 ~160 公里,可完成搜索、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制导导弹
和电子对抗等多种任务,一部雷达相当于9 部雷达的功能,它可在120 °扇面内
监视100 个目标,同时跟踪8 个目标和向3 枚导弹传送中段制导指令,并对3 枚
导弹进行未制导,拦截3 个来袭目标;二是制导体制先进。它采用了指令与半主
动寻的复合制导的方式,提高了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三是组配紧凑,机动性
好。第三代“奈基”Ⅱ和“霍克”导弹系统的零部件达30000 个之多,而“爱国
者”还不到3000个,组成单元也很少,自动化程度相当高,作战时一个火力单位
只需3 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