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考古中国: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_岳南/杨仕【完结】(34)

  在明代君臣看来,以奉天殿为主体的外朝建筑群,相当于古代天子临朝布政的明堂。以乾清宫为主体的内廷建筑,则相当于天子的常居——路寝(正寝)。

  当然,定陵玄宫各室的长宽比例,根据陵墓的特点,都作了适当的调整。前、中两室呈纵向长方形,后室则接近皇宫正殿的比例。这对表现大行皇帝在阴间的九重深宫无疑具有十分浓重的渲染作用。这种艺术处理的结果,除美学上更加考究外,前、中两室给人以深远之感,与后室联结成为宽敞堂皇之整座大殿室,便具有一种神秘辽阔,撼人心魄的气势。

  汉代天子陵墓实行“黄肠题凑制”【3】,其中分位虽迄今不详,但所设四羡门【4】,容大车六马,却与六书“天子之宫相通”及历代帝王宫廷建筑四面辟门相合。

  明定陵地下玄宫与汉代陵墓相比,虽无四通羡门,但五殿室尤具古代宫室特点。与南唐二陵比较,则形制更为相近。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汉、唐以来,封建统治者在宫室制度方面力图附会《礼记》中记载的周朝古制,而且进一步证明以定陵为代表的明代帝陵玄宫制度,在我国帝陵演变史中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继承发展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布局与艺术风格。

  清代的帝陵玄宫除慕陵外,将明代五室玄宫简化了两侧室,形成以明堂券、穿堂券、金券为主体的三室纵列规制。从南唐钦陵到清昌陵,我们不难看出,以明定陵为代表的明代帝陵玄宫制度,确实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在中国帝王陵寝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古代人民留给人类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定陵发掘,从1956年5月19日开始,到1957年9月21日打开玄宫,宣告一段落。但整个发掘工程还没有结束,三口脱漆的朱红棺椁中的主人仍在酣睡,玄堂上26箱稀世之宝尚待清理。当天真的发掘者们正要全身心去解开死尸之谜的时候,却蓦然发现玄宫之外的政治风云已经发生突变,由此,中国考古史揭开了悲怆而惨淡的一页。

  注释:

  【1】明代廷杖规矩是由太监监刑,“令锦衣卫行之”。彼时午门前两侧设有锦衣卫值房,凡朝臣中有违背皇帝意愿者,即令锦衣卫当场逮捕,在午门中央甬道的东侧行刑拷打。多数受刑者被打死。

  【2】双交券结构:做券时用双圆心起券法。双圆心起券两弧相交比单圆心起券弧度要大。举例如图:

  【3】黄肠题凑制:黄肠,以柏木黄心制的外棺;题凑,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头均向内,故称之。为汉代皇室特有之棺椁规制。

  【4】羡门:墓门通入墓室常有斜坡道路称羡道。羡道的门称“羡门”。

  孝靖王氏:母以子贵(1)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0:07

  连载:考古中国: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 作者:岳南 杨仕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面对三口巨大的棺椁和26箱因木质腐朽而四散零乱的随葬品,发掘队员需要做的,就是迅速清理殉葬器物和解开三具尸体之谜。

  由于我国几千年来盛行“厚葬”制度,历代统治者都把大量的财富随同自己一起埋进坟墓之中。除金银财宝之外,尚有大量的日用器物、工艺美术品、文房四宝、图书绘画以及生产工具、科技成果等等。这些殉葬物品除本身固有的价值外,还在于它们都是当时盛行的最值得珍惜和有代表性的杰作。许多衣冠服饰、丝麻织品、铜器、玉器、陶瓷、漆木器、金银器等,都是当时特地制作的,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同时包容了当时的生活习俗和艺术风格。

  作为历史的物证,出土文物比之世间流传的古董文玩更为可靠。除它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外,埋葬在地下的文物,由于与外界空气阳光隔绝,不受侵蚀,恒温恒湿,虽数百年乃至千年仍完好如初,光艳夺目,在质地和色彩上的研究价值又远胜于在世间流传的。在诸多殉葬品中,尤以帝王陵墓中的最为丰富贵重,也最具研究价值。因为这些殉葬品都是集中一国一朝,甚至几国几朝的珍贵财富和能工巧匠的智慧才营造而成的。

  面对定陵玄宫这座地下文物宝库,发掘人员做着各种猜测和准备。三具尸体保存完好还是早已腐烂?葬式如何?穿什么服装?现在京剧舞台上的服饰是仿照明朝的式样制成的,那么,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穿戴是否和京剧中的帝后相同?

  带着诸多疑问,发掘人员走向女尸。

  在三口棺椁中,居右侧的损坏最严重,外层的椁已腐烂、塌陷,棺也出现了诸多裂缝。这是孝靖皇后的梓宫。这位可怜的女人因比万历皇帝早死10年,埋在东井左侧的平冈地,棺椁腐烂较快。加之后来她的孙子朱由校将其棺椁迁出,移放定陵,故损伤尤为严重。

  最先清理这口棺椁,是夏鼐做出的决定。因为地宫一旦打开,里面的恒温将不存在,外来气流与地宫中的空气融合,对尸体及文物有极大的损害。所以夏鼎断然决定一部分人清理孝靖皇后的棺椁,其余人员迅速抢救木箱中渐已腐烂变质的殉葬品。

  为保证尸体及器物的顺利清理,夏鼐索性搬到工地木板房,和发掘人员同吃同住,以便进行具体指导。万历皇帝生前曾经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修建寿宫,一定也会千方百计地寻求保存遗体的灵丹妙药,估计棺内尸体有可能尚未腐烂。夏鼐指示用木板钉一个能容纳尸体的大木槽,并做好处理尸腊的准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