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纪实]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作者:[日]杉田一次【完结】
出版说明
0
本书作者杉田一次,一九○四年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毕业。曾任日本驻美国、英国武官。太平洋战争中,作为第二十五军、第八方面军、第十七方面军和大本营参谋,参加过马来、瓜达尔卡纳尔岛、新几内亚等战役。战后历任北部军区副司令、富士学校校长、东部军区司令、陆军参谋长等职,一九六二年退役。现任日本退伍军人团体——乡友联盟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被遗忘的我国安全》、《瑞士的国防与日本》。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一书,于一九八○年十月出版。书中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我国东北、内蒙、新疆、西藏和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以及蒙古的军事、经济、民族、地形、交通、水文、气象等现实和历史的情况;对中苏战争能否爆发,战争爆发后双方可能采取的政略和战略,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态度等,提出了一些推测。作者认为中苏战争将是一场使用常规武器的局部有限战争,但也不能排除使用核武器和导致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作者具体介绍了苏联在亚洲各地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教育训练等情况;分析了苏军的强点和弱点,以及苏联入侵中国的可能样式,和各国围绕中苏战争的动向,这些对于我们了解情况,加强战备,进行国际斗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将此书翻译出版。
应该指出,由于作者受其资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限制,书中的不少观点是错误的。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论述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对我国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分析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我国情况的评介有些是主观臆测,有些则属歪曲。除个别地方作了删节外,有些问题译者还加了注。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望读者在阅读时注意鉴别。
本书由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潘俊峰、高殿芳、钟庆安三同志译校,顾柏涛同志按原书绘图。
原书序文
0
苏联一九七九年末出动大军侵略阿富汗,企图在短期内迫阿就范,但事与愿违,反而陷入苦战之中,至今不能自拔。美国为营救被伊朗扣压的人质,四月二十五日采取了军事行动,但惨遭失败,给国内外以巨大冲击。两国事前虽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周密的准备,军事行动却未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无一不是因为遇到了事先未能预料到的情况(天然的地形地物和天候气象),这就告诉我们兵要地志是何等重要。
日本也有过类似教训。在支那事变 [ 译者注:即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大规模侵略我国的“七七事变”,下同。 ] 中,因对兵要地志调查不够,而不得不进行苦战,在大东亚战争 [ 译者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排挤和夺占美英荷集体在太平洋上的利益,而发动的战争。又名太平洋战争。 ] 中,因对“委任统治地” [ 译者注:委任统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爪分和统治的形式。委任统治地指战前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中的殖民地和属地以及奥斯曼帝国在近东的一部分领土。受委任统治国有英、法、比、日等。文中的委任统治地指日本受委任统治的太平洋诸岛。 ] 调查不够,致使地面作战失利,陆军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作战(战斗)初期(相当时间内),甚至不得不依赖海图进行。为此,许多官兵因疟疾、登革热 [ 译者注:由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烧伴畏寒、剧烈头痛、眼痛、背痛、全身肌肉痛、关节痛、乏力、皮疹等。 ] 和营养不良等病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对此,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我们回顾过去、分析当前的世界形势和展望不久的将来时,概观中苏边境地区的兵要地志,探索中苏两国怎样在努力加强战备和中苏间是否会爆发战争,这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世界正值古人所云“有备而无患”之时。一味追求理想而无视现实是不行的。战后日本“超现实主义”畅行无阻,即便是军事界也无法摆脱。三十余年来革命势力 [ 译者注:暗指日本社会党、日本共产党。 ] 所奔走呼号的“反对重新武装”、“恪守中立”、“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解散自卫队”等,就属于这个范畴。国家不可只靠理想和宪法来保卫。我们过去在印度尼赫鲁的和平主义和不结盟政策中看到了它的非现实性。今天,我们应该正视现实,并根据形势的变化迅速加强国防力量。唯其如此,方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国家。临阵磨枪,犹未为晚。绝不可重蹈柬埔寨和阿富汗的覆辙。
笔者并不愿中苏之间爆发战争。只是在忧虑我国的安全问题之余,为使读者通过中苏战争从更广泛的角度认识亚洲形势和日本现状,才冒昧执笔的。拙著如能对读者起到某些参考作用,笔者将感到喜出望外。
承蒙田中社长对本书给予巨大关怀,特此致谢。
杉田一次
一九八○午六月一日
原书前言
0
回顾世界发展史,可以说未开发地区总是处于战火之中。美洲大陆未开发之际,曾招来欧洲列强的竞争,成为拚杀激烈的战场,沦为这些国家的殖民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