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空运。
六、西太平洋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堪察加半岛、日本、台湾这一锁链形地带,从亚洲大陆的角度看,它形成掩护大陆的态势;从海洋的角度看,它控制太平洋和亚洲大陆海岸之间的通道。这个地区(以库页岛、北海道、朝鲜半岛、台湾划线)可分为鄂霍茨克海、日本海、中国东海(含黄海、渤海湾)、中国南海几部分。宗谷海峡、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台湾在政略战略上占重要地位。北面的鄂霍茨克海由于有半年时间的结冰期,其价值有所减小;日本海由于有苏联太平洋舰队存在,重要性很大;朝鲜海峡的价值是宗谷海峡无法相比的,特别是如果从中国东北部的东海、黄海、渤海湾的海防上考虑,它和日本的动向对中国来说就更加显得重要,而且这种重要性是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的。一个平静的朝鲜半岛自然是符合中国利益的,然而即使北朝鲜始终对中国严守中立(包括友好),在中苏战争时也不能保证它不让苏联航空部队通过自己的上空。
苏联把“明斯克”号航母和“伊万·罗戈夫”号大型登陆舰配属给太平洋舰队并使这个舰队保持着二个团的海军陆战队,大概是因为它们估计到将来要在这个地区实施岛屿登陆作战吧。
七、北冰洋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包括北冰洋在内的北极本来与中苏对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个地区有连结欧亚的航线以及苏联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的活动,北冰洋的政略战略价值就不可轻视了。
含北冰洋在内的北极,在中苏战争时可以看作是苏联的后方地域,同时又是苏联对付假想敌国美国的第一线。对于这一点,我们决不可忘记。
目前,苏联百分之七十的导弹核潜艇部署在以摩尔曼斯克为中心的海域内。如果考虑到这些兵力可以经过北冰洋向亚洲机动,北冰洋的政略战略价值就只能更大了。
图21 北冰洋航线略图
第三节 关于中苏边境地区的几点结论
对于中苏边境地区,我们已经从政略和战略的角度概括性地进行了介绍。现在归纳如下:
1. 苏联把外蒙古纳入自己的势力之下,处于能以外蒙古为中心全面指导对中国进行外线作战的有利地位。
2. 东北三省的人口及发展对苏联西伯利亚是很大的威胁。同时,中苏以东北三省和蒙古为中心的争端特别是战争,将给包括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在内的亚洲以至世界形势以重大影响。
3. 横贯苏联欧亚两地区的交通路线(含西伯利亚铁路及海运)的改进和西伯利亚的开发,将给东北亚(日本、朝鲜、中国东北)以重大影响。为此,我们要注意它的发展变化。
4. 从中国的边境现状分析,它几乎不会主动发动对苏战争。它的弱点在新疆地区。但是,苏联如果入侵新疆,很难说中国会把冲突局限在新疆地区内。
5. 中苏边境地区是未来中苏战争的战场。那里人口稀少,有辽阔的沙漠地带,因而便于使用战术核武器。如果战场仅仅局限于中苏边境地区,那么中国一侧能成为核打击目标的地方将少于苏联一侧。估计苏联的工业区将成为核打击的目标,西伯利亚铁路也将会被切断。
6. 中苏两国都是共产主义国家,加上边境地区同外界几乎没有接触,因此边境冲突可能会在不引起世界注目的情况下继续下去,而且很可能大量使用宣传和间接侵略。
7. 中苏战争如果爆发,从战场的环境特别是从天候、气象、地形等因素考虑,避开严寒季节爆发的可能性要大。
第五章 中苏边境地区的战备情况
0
第一节 中国的军备
第二节 中国的对苏作战准备
一、新疆的防御
二、西藏的防御
三、内蒙古的防御
四、东北三省的防御
七、使用核武器的全面战争
八、作战期限及开战时机
第三节 苏联的军备.
一、乌拉尔以东的陆军
二、亚洲地区的空军
三、太平洋舰队
四、远东海域的商船及渔船队
五、核导弹情况
六、教育训练情况
第四节 苏联的作战准备
一、对新疆地区的作战
二、对西藏的作战
三、对内蒙古的作战
四、对东北三省的作战
五、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作战
六、第二阶段的作战
七、使用核武器的全面战争
八、作战期限及开战时机
九、采取间接侵略方式
十一、进行全面准备
由于中苏两国同为共产主义国家,边境附近是边陲之地,所以关于中苏边境地区的资料很少,情报也欠准确,有关两军的兵力部署、阵地、训练等详细情况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本章仍要对中苏两国如何部署军队以防备对方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节 中国的军备
(内容从略,删去图22,23,24) [ cdhyy注:为译者所删。 ]
第二节 中国的对苏作战准备
中国同苏联打过两次仗。一次是一九二九年苏联军队和张学良军队之间围绕中东铁路问题发生的冲突,另一次是苏联军队进犯新疆和当地中国驻军发生的战斗。反之,中苏(俄)之间前后缔结过三次同盟。第一次是日清战争后李鸿章与俄国缔结的同盟,第二次是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缔结的中苏同盟,第三次是在一九五○年朝鲜战争前,由毛泽东和斯大林结成的同盟,不久中国就向朝鲜派遣了军队。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一九六○年前后。中国把苏联作为头号敌人是在”华约”军队武装入侵捷克的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宝岛事件前后。目前,中国军队的实力比苏联军队差得多,估计中国不会主动地去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至于局部冲突则另当别论。据参观过中国军队的人们的意见,中国军队比苏联军队落后二十年到三十年。中苏两军情况大致如下表。(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