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共产党控制了中国大陆,一九五○年二月与苏联缔结了中苏同盟,同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支持北朝鲜。就这样,东北地区在二十世纪以后作为日本、苏联和中国的争斗之地,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东北地区由于这些明争暗斗反而得到了发展。交通通信迅速改善,资源被充分地利用,粮食也能自给自足,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中国不可缺少的地区。东北地区的人口约为九千万,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二点四,少数民族七百九十万(满族二百一十万、朝鲜族一百一十三万,蒙古族三十二万、回族二十三万,以及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翁古族等),他们散居在各地。
这个地区在满洲国时代重工业就很发达,现在也以其丰富的资源(铁矿石、铜、铅、银、铁矾土、石油、油母页岩等)为基础,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军事工业的中心地区。也就是说,由于有鞍山、本溪、通化的钢铁,抚顺、阜新、鹤岗、鸡西、双鸭山的煤炭以及抚顺、桦甸的油母页岩等资源,这里的重工业相当发达。
鞍 山:钢铁联合企业。
本 溪:钢铁公司。
大 连:钢铁公司及造船厂。
抚 顺:铝厂。
长 春:汽车工业。
齐齐哈尔:机车制造厂。
沈 阳:铅、锌的冶炼厂,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大型工作母机,军火工业,航空工业。
哈尔滨:重型电机、涡轮机、轴承、汽车工业,航空工业。
大 庆:石油工业(年产三千万吨)。
由于工业发达,所以铁路的密度最高,占中国全部铁路的百分之三十,特别是哈尔滨-佳木斯线、佳木斯-牡丹江线、哈尔滨-牡丹江线、牡丹江-大连线都已修成复线,交通网为中国之冠。而且这个地区农、林、牧的资源也很丰富,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作为粮仓在中国正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哈尔滨西北的大庆油田地区,石油连年增产。由大庆至秦皇岛的一千一百零五公里长的石油管道敷设了两年,已于一九七三年九月输油。
总而言之,东北地区是俄国(苏联)久已垂涎之地,这一点恐怕时至今日也没有什么变化。这已为过去的历史所证明。这个地区东、北、西三方面均被苏联包围,特别是在西面的内、外蒙古方向,由于没有天然屏障,因此中枢部很容易受到来自这个方向的威胁。这一点已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军在这里进行的进攻作战所证明。
第二节 内蒙古
内蒙古地区在古代是匈奴等蒙古族侵略中国时的通道和战场。公元四世纪前,中国为了防备来自北方的入侵,在内地与内蒙古之间建筑了万里长城。中国想用它来保卫长城以内的居民。用城郭保卫居民的思想,后来也为满洲和中国内地的城市所接受。秦始皇时代把各城池的城墙连接了起来,并且加以延长,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万里长城(后世又有延长)。万里长城长约二千五百公里 [ 译者注:关于长城的长度,据《辞海》(缩印本)记载,约为六千七百公里, ] ,高约九米,每一百八十二米设十二米高的敌楼一个。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的第一线防御地区。
内蒙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设立的一个自治区。它是在中国建国之前的一九四七年五月,以满洲国的兴安省和锡林郭勒盟(相当于中国各省的专区)为中心而成立的。在这以后,自治区进一步扩大,现在以呼和浩特为首府,面积达一百一十八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三百万,是一个大自治区。它辖有两个行政区和八个盟。其中以蒙古族为主的盟,只有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个盟。在一千三百万的人口中,蒙古族只不过约占一百三十万,汉族占绝对优势。
自治区主席是蒙古族人,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是蒙古族。从表面上看是优待蒙古族的,但是在中央的强有力的控制之下,内蒙古自治区与其他省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的牧业区,海拉尔、呼和浩特和集宁是农牧产品加工中心。具体地说,在海拉尔有肉类加工联合企业、奶粉厂、皮革厂;在呼和浩特有奶粉厂、毛纺织厂、食油加工厂、被服厂,在集宁有肉类加工厂、骨粉厂、食油加工厂、毛纺织厂等。在经济建设方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九五五年建成的包头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包钢与鞍钢、武钢被称为中国的三大钢铁基地。在包头还建有中国屈指可数的原子能工业基地。
内蒙古的地位和地势表明,它居于掩护东北地区和中国内地,对付来自北方侵略的态势。东经兴安岭(海拔两千米左右)与东北地区相连,南经万里长城与中国内地毗邻,西与甘肃省西部接壤,地势颇似外蒙古。与外蒙古往来的主要交通路线是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的铁路与公路。由于中苏关系破裂所致,内蒙古境内的铁路已改成窄轨,与外蒙古境内的宽轨不同。这也大概就是中国对付北方侵略、重视内蒙古地位的结果。
在这里暂且叙述一下内蒙古的过去。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日本,与俄国缔结了秘密协定,相互确认:内蒙古归于日本势力之下,外蒙古属于俄国势力范围。一九三二年满洲国诞生后,日本的势力渗透到内蒙古,一九三五年八月在新京(今长春)缔结了《满蒙互助条约》。一九三六年八月,受到日本支持的内蒙古军队向绥远进军,结果失利。为此,一九三八年日本组建了驻蒙军,由它担任这个方面的作战任务。当然,苏联与外蒙古很注意日军在内蒙古的动向。一九三九年五月,日苏之间由于边界纠纷爆发了诺门坎事件。在哈拉哈河河畔,日军受到了苏军的沉重打击,这对内蒙古的形势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对日宣战的时候,外蒙古军与苏军一起攻到内蒙古,并在内蒙古发动了建立蒙古统一国家的运动。不用说这个运动是得到苏联支持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外蒙古势力对内蒙古的渗透。随着中国(中国共产党)军队进军内蒙古,外蒙古军(外蒙古居民)不得不撤回本国。如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统一大陆之前,内蒙古已建立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大陆起到了很大作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