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橡胶林的回忆_风牌575【完结】(60)

  还记得前面说的电影《大兵》吗?他们在攻击那个雷达站之前不是也是这样的吗?上尉要大家放下身上的背包,由那位德语翻译留守,那情景与我们是多么的相似啊,都是放下身上的负重,集中在一起,然后分别开始行动,虽然那个镜头很短,但对我来说真是触景生情啊!

  这两天来,我们作为团的预备队,在第一天的战斗后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休息,弹药和粮草也做好了补充,除了牺牲一名和负伤两名战士外,我们连应该是齐装满员,战斗力充沛的分队。

  至于我们营其他两个连队,虽然我没有看见他们在什么位置,但我知道,只有三连比我们连队伤亡略多几人外,一连几乎还没有在战斗中使用。

  我们把背囊往地上一放,把枪从肩上取下端在手中,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说到这准备武器,那操持的方法真是千姿百态,由于没有战斗情况,又是在行进中爬山,许多人都把武器背在肩上,那是正常的肩枪动作。

  可大部分的人喜欢将背带挎在右肩,用右手扶住握把,让弹匣卡在右跨上,或许这样出枪更快。

  也有人把枪干脆横在背囊上背着,便于登山。

  只有少部分战士把枪背带放的长长的,挂在脖子上,双手握着枪,就象电影里德国兵那样。

  奇怪的是几乎没有人一直端着枪前进。

  是啊,那样实在太累了,谁有劲整天端着枪走路啊,就是把枪挂在脖子上那动作,看着好象出枪又快、又省劲儿,可那脖子受不了呀。现在有战斗命令下达,每个人都把武器端在了手中。

  “按一排、二排、配属分队、三排、炮班的序列前进!大家注意跟好,不要掉队!”

  “出发!”连长下达了口令。

  我们全连依次从连长身边经过向山下冲去,大家行进的速度明显要快的多,几乎是在小跑。

  此时,我并不知道上级要我们干什么?更不知要我们向什么目标进攻,只感觉到我们很快就要投入新的战斗了,所以只能一味地跟着队伍向前。

  我们来到了前方一个高地上,遇上了我们团三营的弟兄,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正扛着他们的战利品往后方走。其他的东西我们并不希奇,可他们扛的那“家伙”有两米来长,用细长的木箱装着很神秘。

  “三营打掉了一个越军导弹阵地,缴获了越军的防空导弹!”有人叫着。

  “啊!什么导弹?”大家都十分惊奇。

  “哈哈!打掉了导弹阵地,这下他们立大功了!”有人赞美地说到。

  导弹阵地?导弹?那真是牛皮的不得了!

  记得在战前准备时,连长给我们讲战例就曾说到在62年中印反击战中,有三个步兵与自己的连队在山中走失,于是三人为了寻找部队,在林中穿梭,突遇前方有炮声,经过观察,是印军的一门榴炮在射击,三人立即组织进攻,很快将敌人消灭。经三人合计,榴弹炮都是群射,怎么会只是一门炮呢?一定是一门试射炮,还有更多的敌炮在附近。于是三人继续向前搜索,果然发现一个榴弹炮连,三人一分工,便向敌人开火,印军根本不知是从哪里来的部队,纷纷丢下火炮逃命。结果,这三人击毙十多个印军,俘虏了不少,最关键的是缴获了好几门印军的榴弹炮。被称为中印反击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著名战例。

  “难道三营的弟兄也是这样的吗?”

  “不是什么导弹!是火箭!”有一个穿“四个口袋”的人更正了大伙儿的说法。

  连长后来给我们说,那个人是团里的一个参谋。他认出了这个火器的种类。

  看着三营的弟兄抬着那“火箭”从我们身边走过,连长实在有些羡慕。

  “嘿!老兵!把你们这东西放下来,让我们的同志们看看,以后我们也好识别!”连长叫住了其中两个抬“火箭”的战士。

  抬火箭的战士停下了脚步,放下肩上的火箭箱,打开箱盖,里面的东西露出了它的真实面目。

  细长的弹体,有十多厘米粗的直径,草绿色的油漆上面用黑色印着俄文,在中部有一个“Ⅱ”的罗马数字特别显眼,尾部还有些“高科技”的导线和开关,另有一个箱子装的是脚架。那个参谋说:这是苏制“冰雹二式火箭”,用脚架支起来发射,应该是防空用的。

  我们那个时候谁见过这些高科技的武器?自己能把我们步兵分队里装备的武器认完了就算是不错的士兵了。更别说这是外军的东西,又是在自己的眼前。啊,那个稀罕劲儿从每个士兵的眼神里都能看到。

  三营的弟兄并不是象中印反击战中打跨了敌人炮阵地那样也打垮了越军的防空火箭阵地,而是在阵地收缴中发现了越军这个来不及撤离的火箭阵地。他们没有进行战斗,没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那么多“冰雹二式火箭”。

  当然,要说内心里想的最多的是我们的连长,那个羡慕劲儿就别提了!嘴里不停地说:“妈的,要老子早点上来就好了!”“嘿,他们可是拣着便宜了!”从他那表情中无不透露出莫大的遗憾!

  部队继续向前的快速前进,在那个时候,听到最多的命令是“向前!快,向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