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曹操,他一直有几分害怕孙策,称之为狮儿不可争锋,而他的谋士郭嘉竟然预言孙策会死于暗杀之下;或者,孙策死后,他的位子给了孙权……”
李昴大笑:“你自己想吧,我不告诉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破衣剑与那几个刺客同出一门。”他策马向前,拍着破衣剑客的肩头:“辛苦了,老弟。“
破衣剑客及了口冷气:“这战马还真是不能直接硬碰,我居然会断了肋骨。”……
随着汉军击败魏宫,并在战场上迫王雄投降之后,幽州的局势完全倒向了季汉,在王雄的带领下,汉军以风卷残云之势。轻易的占领了涿郡,广阳郡,渔阳郡和右北平郡,整个幽州完全纳入季汉手中。汉军拿下涿郡,并不停留,继续南下,在七天之内破范阳,北新城,攻入中山国,消息传到邺城,朝野上下大为镇惊。迁都之议再次兴起,好多大臣建议曹睿将都城迁住青州的临淄或是许都。而曹睿说邺城乃大魏之都,不可轻弃,就算面对再大的危险,也要守住,不守面对幽州的紧急形势,曹睿终于下定决定,把最精锐的新五宫派上了战场。
二月,季汉车骑将军张飞生病不能理事,由并州刺史魏处代理军务,张飞回洛阳养病。
二月,司马懿奉睿严令,经鲁阳道北攻鲁阳城。曹魏前将军满宠自颖川北上攻打轩辕关。
二月中,曹彰之子曹泰率骁骑营破李昴铁骑于易县,汉军连败,让出涿郡,曹魏大胜。
第三部 第三十八章 谋攻邺城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倒有将近十个月都待在洛阳,比留在都城长安的时间更长,这倒不是我打算把都城从长安迁到被定为季汉陪都的洛阳。这完全是出于战势和国势的考虑。战争期间,一切都要给战场让步。我喜欢在靠前指挥的感觉,就算是不在铁骑奔突的前线,在靠近前线的地方,也怕自己做出的决定会偏离实际太多,有些紧急的事务处置不及。这种行为是三国时期的君王的特色,除了曹睿这样的太平天子,没有谁在征战中不是靠前指挥的。
这两年,季汉计西羌,平南蛮,征漠北,定辽西,通西域,和东吴,四夷安抚。又大力发展农业,推行新式的种植技术,重新划分士地,推动屯田,极大的调动的百姓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百业兴旺,国办激增,眼下我手掌控司,雍,凉,益,并,幽六州之地,已成天下第一强国。对曹魏的冀州也形成合围之势。
不过,曹魏虽然数次败于我军之手,但实力仍在,何况战阵之上,瞬息万变,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谁也不能说可以轻易击败曹魏,取下冀州。冀州为曹魏经营多年,实力颇强,土地丰美,人口众多,此一州实力足顶并州幽州之和,其战斗能力和战争潜力都远过于幽并两州,更何况,曹魏的中军战力绝不在乎汉的几大主力之下。以我军眼下在并州的军力,很难击败他们。所以我和孔明打算逼曹魏迁都有,否则的话,只要曹睿在邺城,那冀州就是曹魏的中心。无论是无论是司马懿还是曹休亦或是贾逵臧霸,都可能调到冀州来勤王,那时我与曹魏打得不可开交,战便宜的是我那新当皇帝的舅舅孙权。
所以,我们一方面借袁氏后人地名义弄流言,一方面借曹值的名义搞分裂,都是为了从内部进行施压,让他们感到邺城不稳,袁氏后人的名义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我们也当真扶余国找到了一位正在放牛的袁氏后人。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过重新回复祖先荣光的梦,他最大的梦想是放牛时不遇上狼,回家后不被主人打。不过李晟用他的名义展开行动,不断联络曹魏国中大臣,在知闻所的帮助下,在各地弄出让曹睿为之心惊地事端来。而对于曹植,则是背着他组织一批人马,以他的名义进攻勃海郡,掀起重归大汉的行动。在他的感召下,还真有不少人来投靠他。
在另一方成。我们几次让张飞和魏延作出进逼邺城地态势来,几次大张旗鼓的作出要攻击的样子,邺城距天井关前线不过二百来里,骑兵朝发夕至,希望可以让曹睿迁都。而李昴取幽州,攻中山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但是眼下看来,曹睿还舍不得放弃邺城的铜雀台,宁肯可冀州决战也不肯离开,那我们只好采取第二套作战方案。
于是。一路狂冲猛进,战无不胜的李昴在中山被“击败”,他在魏军地攻击下,一路退到了居庸,把大半个幽州还给了魏军。这样一来,魏军由进深入太多,距离邺城就远了。但是张飞的假作生病回洛阳,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曹魏。让他们以为局势已在控制之中。有着曹真的大军,足已保护邺城了,他们没有想到,我军已经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经过一年多的全养和治理,洛阳已基本上安置妥当,从本地简拔的和从季汉调来的官员们完全掌控了地方,政府机制有效的运转,百姓得到了休息,贪官恶霸世家和心向曹魏地恶势力受到一定的打击。再加上毕竟曹魏立国才八年,心念汉室的人还不在少数,对于季汉来说,他们还是拥护的。四百年来形成的习惯,使他们自认为汉人而不是魏人,这样就使季汉比曹魏有更大的凝聚力。
不过,说实话,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做到这些,还真是……累啊!
我从繁冗纷杂的案间抬起头来。觉得眼前一阵阵金星乱冒,虽然说有丞相帮我处理大部分事务,我还是习惯于结合诸大臣地意见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依赖于旁人。虽然孔明做的比我还要好,但是我却可以把看孔明的处理意见当成历练自己的机会,学习不仅只在书本上,更重要的是在政事之间。我和孔明经过多年的魔练,彼此熟悉对方地风格,一件事到来,不用商议,便知道对方会如何来处理。甚至在很多时候,我们的风格已经渐渐归一。很我时候,旁人无法从处理方式中分辨出这句话我所说还是孔明所说。也正是在这种日常学习中。我可以得到比旁人更多的知识,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低估自己,认为作为阿斗,我不可能比旁人强,这种情况直到我在北疆击败司马懿之后才得到澄清,我才明白自己并不算无能。而这一年来,我已经营越来越得到孔明的认可,从他的眼神里我可以看出,他对我的信赖和认可正如我对他的信赖和信可一样,坚定不移,牢不可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