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兄,久违,久违!”两人见是周恩来,略显惊喜。李宗仁笑着伸出了手。
“啊,介绍一下,这位是从鲁西北敌后来的张参议。”寒暄完,周恩来指了指身边一身灰军装却没任何标记的壮年汉子。
“啊,从敌后而来,敬佩,敬佩。”李宗仁、黄绍客气道。
“哪里,李长官台儿庄一仗打出中国人声威,更当敬重。”壮年军人诚挚地说着。
“过奖,过奖,德邻台儿庄小胜,全仗将士用命,也得感谢你们的侧翼牵制啊!”
“抗战既然不分彼此,那么德公的胜利今天我们也就共享吧!”
周恩来一句话,引来四人一阵开怀大笑。
这时,周恩来突然想起了身边的黄绍:“哎,季宽,你不在浙江当主席,跑来武汉干什么?”
黄绍一阵苦笑,略一沉吟,顺嘴说道:“啊,地方上一些事要办跑来了。再说,也想顺道看看德公。”
“季宽,前些日子多亏你从中斡旋,网开一面,粟裕他们才能深入苏皖敌后。前几天他的前卫部队在镇江城外牛刀小试,初尝胜果。消灭了日军少佐以下官兵数十人,还缴获了一些车、炮。”周恩来笑着说道,话语中透出感激之情。
“入敌后就传捷报,可喜,可贺!”李、黄2人听罢,连声称赞。黄绍看上去更高兴些,这几日的不快也像是减轻了一些:
“嗯,粟裕文武双全,真是个难得的将才啊!在日本人几面包围之中,硬是敢用掏心战术,令人佩服!”
“季宽,粟裕东进途中曾有电来,说如有机会请我们当面表示谢意,我今天就一并代劳啦!另外,浙江留守的一些新四军家属,还望季宽兄日后多多关照啊!”周恩来拉着黄绍的手,真诚地恳求道。
“恩来,这个你放心。他们在敌后流血抗日,我们如果连这点小事再办不好,那就太对不住啦!”
“那好!我再次代表他们,谢谢你啦!”
说完,周恩来两手一抱,转身告辞。
望着周恩来远去的身影,黄绍忽然感慨起来:“我越想越觉得这次来武汉不是滋味。我老觉得武汉就像大上海的戏园,几个对台戏同时在演。你就是知道哪台是主戏,可场子一开,你就懵懵懂懂地不知到底在唱什么了。”
“季宽,常言道:林子大了鸟儿多。眼下武汉自然不是只开一台戏。汉口日租界里,汪精卫一伙鱼虾之流一天到晚神神秘秘,搞些什么谁都知道。一些实足的败家子儿。”李宗仁一直对汪精卫一伙“主和派”看不上眼,当下气愤地说道。
“是啊!听说年初,陶百川在《血路》杂志上提出:‘和而不屈服可以不亡,我们似乎不应无条件地反对。’难道老蒋对此没有表示?”
“表示?现在他不但容许张岳军(张群)在军委会四处散布所谓的‘战必亡,和必乱,战而后和,和而不安’谬论,好像还很欣赏。这群文人,就像三国时孙权身边的那些文人食客,一心只想自己,从不为国家、民族着想。”
“可老蒋会见伦敦《每日快报》记者时,不是声明抗战到底,不欢迎任何国家出面调停吗?”黄绍还是满心疑虑。
“老蒋鬼就鬼在这里。他这是说给西方政客和中国老百姓听的,也给自己打气。你没注意到他的话有些名堂吗?他是说非能将主权完全恢复’,绝不接受调停。换句话说,只要日本人承认他是中国的领袖,给他名义上的主权,他就能接受调停。”李宗仁越说越气,越说越激动,“‘主权’,单单主权就够了吗?难道东北、华北、京沪就不要啦!收复失地就这么一笔勾销了?这种文字游戏他就是太爱耍弄,可到头来又能骗得了谁?”
黄绍越听越觉得有理,心中的迷雾在渐渐散去。他没想到武汉平静的表面下,道道潜流却在交迭撞击,充满险滩。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其中,粉身碎骨。这时,他感到武汉不再那么迷人、充满诱惑力了。
“德公,不临其境,不知其险啊!难怪你今天也贪图起世外桃源的安逸了?!”黄绍笑着逗起李宗仁来。
“哎,咱们话可说清楚。我在武汉是为养病,仅此而已。病一痊愈,我马上返回战区。苟且偷安可不是你我所能干的啊!当然,武汉我是不会再呆下去的,还是上前线更轻松些。”
“谁说不是。我在武汉再赖下去了没意思,赌这口气干什么?!我准备把地方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写成书面报告,老蒋一批,我马上回返。”黄绍来了情绪,快言快语。
“嗯,挟天子以令诸侯。你不能挟他,这时候拿他一把还是可以的。武汉是块事非之地,早走早好。再说不用很久,日本人就会向武汉发起进攻了。”李宗仁盯着渐渐变暗的湖面说道,远处,已有点点灯火燃了起来。
“走吧,回去。你远道而来,今天我请你再吃一回武昌鱼。吃了这顿,下顿可就没准喽。”李宗仁拿出东道主的豪爽,客气地相邀道,可黄绍却从这话中品到了一丝苦涩。
5. 眼观中国抗战的美国武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