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战至今,他不能不承认,他落后了,远远地落在友军的后面。而万家岭的恶梦更让他大丢其丑。他甚至在战场上就已听到了师出华北,又倾向于华北军的现任陆相板垣,和军部那些“北进派”高官们幸灾乐祸的笑声。这曾一度难煞了他这个颇讲职业修养的日本军人。
改变战略,把主力投入第6师团方向,自然有利于11军急得头功,早日进入武汉。但作为一名军人,他知道这种破坏战役协同的后果。合围如果不能达成,几十万中国军主力将从掌心溜掉,即使拿下武汉,军事目的也只达成了一半。
但不改变战术,南浔方向尚看不出能击溃薛岳这20多个中国精锐师的迹象,战事久不能决,拖了全军的后腿,对他这个老军人来说也是耻辱。
司令部里,冈村宁茨绕室彷徨,思前想后,就是拿不定主意。
焦躁烦恼,使他对薛岳既痛恨又无奈,怎么偏偏碰上这么个冤家对头。
10月10日,淞浦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来,尤如当头一棒,几乎把他打倒。这是他几十年指挥生涯中从未有过的惨重失败,从未遭受过的耻辱。
但这一棒却打醒了他。失去的,毕竟像眼前的长江之水,永远流去,但尚能把握的机会,却不该再从眼前消失。尤其11军参谋长的一句话,他更是认为说到了要害:“你要能先进入武汉,就立下头功。有了头功,眼前的一切过也就不为过了。再说东京方面并不了解中国军人的不同,他们是永远不会相信薛岳将军的战斗精神……”
说的不错,如果再不改变战术,即使最后击溃了薛岳的主力,东京军部并不会认为他比波田干得更漂亮,虽然波田一个旅团击溃的是十余个师的杂牌军。想到此,冈村打定了主意。加强第6师团和半壁店方面波田支队,如果11军的这两支先锋能先进入武汉,11军在整个会战中就是有功的。
冈村宁茨是个不错的军人,但仍未能摆脱名利世俗。南浔方面虽仍与薛岳部接触,但冈村已完全放弃了击溃薛兵团的企图。主力被大量调整至稻叶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帐下。田家镇的稻叶师团,先后3次得到加强的兵力超过万人。补充的新锐,战斗力甚至已超过第6师团本身。
稻叶四郎中将指挥的第6师团转眼得到3个支队的加强,兵力大增至2万多人,于10月中旬重又发动进攻。
10月17日,第6师团牛岛旅团开始沿广济——浠水大道攻击前进。自田家镇失守后,上至武汉的蒋介石,下至第5战区的军、师将领,都已成惊弓之鸟,意识到武汉终难再保,各军残部都大睁着警觉的双眼,防止被日军包抄,陷入合围。所以一个小小的牛岛支队,就撼动了江北第5战区的数十万守军。这也算是武汉会战后期一大奇观。
10月18日夜,一路未遇激战的牛岛支队到达界岭。一夜猛攻,即突破中国守军防御,22日,身材粗矮强壮的牛岛满少将趾高气扬地率队开进浠水城区。
武汉一时震颤。
22日同一天,牛岛少将接到冈村宁茨的电报,称:麻城以北与东久逃军对战的中国军队已开始撤退,望该支队不负第6师团先锋的称号,向黄陂地区突进,截击撤退中的孙连仲、李品仙两大兵团主力。
冈村与东久还争功,置大局于不顾。但作为一名老军人,他没忘了自己的职责,还是想方设法地尽量捕捉中国军,弥补自己所造成的损失。同时,他也想使自己的内心多少获得点儿安慰。对东京方面也好交待。
23日,日军攻下新洲。牛岛少将当即派佐野联队长率步、炮、工、战车、装甲运兵车组成的快速支队截击正在黄陂东侧蜂拥撤退的孙、李团大部队。日军的突然杀出,冲乱了中国军阵脚。后撤的中国军各自为战,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佐野大佐颇有斩获,仅野炮就缴获了80余门,这个数甚至比日军1个甲种师团的火炮总数还要高。但佐野的快速支队毕竟是一支战术支队,对付散兵游勇有余,要想成师、成团地围吃中国军后卫部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再加上此刻,第2军尚未前出旧街、河口镇,完全截断平汉线,这就给李品仙后卫部队留下了一个大缺口,一条通向复生的道路。
直至26日,第6师团的岩崎支队才打下河口镇,与东久迩第2军会合,收紧了合围圈,但为时已晚。中国第5战区几十万大军已越过平汉线退去。
冈村宁茨的权宜之计最终没有得逞。常言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冈村既然争得头功,先进武汉,就必然有第6师团的孤军突出,惊动天皇裕仁垂涎欲滴的几十万中国军主力,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冈村宁茨虽然出色,但仍难免世俗名利的缠绕,并最终为此所累,失去了一呜惊人的战争良机;
东久迩宫稔彦王,身为助攻军司令官,所部攻势凶狠,反客为主,体现了日军能征善战的特点。但第2军身为助攻部队,没能与冈村的主攻军密切携手,仅以匹夫之勇独自猛攻,也是缺乏远见的近视战术家;
田俊六大将,虽为武汉战场最高统帅,但协调两军不力,任由第11军中路突出而未加节制(事实上,第6军团的突出攻击,他一直知道并默许),导致全局失调,结果使李宗仁再次循徐州足迹,从日军铁网中安全澈出数十万大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