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_张洪涛【完结】(82)

  在阎锡山身上,旧军阀的那些陈规陋习他几乎无所不包。

  平绥路抗战,从战略上看是替山西扼守门户、说得俗一些是为他看家。但蒋介石数次电令晋绥军北上增援南口,他软磨硬泡就是不出兵。当看出南口防线兵力单薄,战线过宽的缺陷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请中央军增兵,同时向蒋哭穷,就是不愿动用晋绥军两个集团军中的一兵一卒。在得到蒋介石派出1个集团军增援平绥线后,他才勉勉强强地从遥远的晋北抽出一个正在修筑工事、并无战斗准备的旅增援南口。

  援兵未到,阎锡山却已连电汤恩伯,请他手下留情,爱惜着这支还没影儿的援兵。该旅迟至战役后期才赶到,旅长又拒绝执行汤恩伯换防18家的命令。汤恩伯一怒之下,电请傅作义直接指挥。这时,阎锡山电令又到了,命令该旅返回驻地。阎锡山咬着牙派出的唯一一支增援部队,就这么一枪未放地在路上溜了半个月,只给汤恩伯带来了一场空欢喜和一肚子气,而阎锡山却从蒋介石手里实实在在地骗出了3个师。

  阎锡山绝对聪明,但他聪明得过了头。张家口——南口一丢,察哈尔转瞬即失,当关东军与华北日军连成一股锐不可挡的强大集团时,与冀、察毗邻的山西将何以保住?果然,日后晋绥军和中央军虽拼死血战忻口,八路军在平型关也有上佳表演,但仅两月,阎锡山的老巢太原便陷落敌手。

  还是日后声震中国战区、当时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说得好:中国军队有最优秀的士兵,但他们没有好的长官。在他们的长官眼里,总是全局服从局部。

  史迪威一针见血,却决无有意贬低中国军队的倾向。毕竟太多的军官,尤其是一些高级将领,用行动给外界树立了这么个既有损于他们自己,更有损于中国军队的形象。

  阎锡山就是这众多顽疾缠身的高级将领中的典型。

  华北开战一月,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数条战线竟全线溃败,自然不能仅归咎于以上几个高级将领。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在给蒋介石的侍卫长钱大均的电话中称:“除中央军外,其它军队望风披靡,均不可靠。”但事实上,他的这支中央军却比谁都跑得快。除此之外,卫立煌身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却也未建寸功;宋哲元虽对天盟誓要雪平津之耻,但背上的却是更多的耻辱。日军香月清司的3个师团竟赶得10多个中国师沿平汉线一路猛退。

  第6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上将面对溃局,仰天长叹:“……长此以住,不仅全军覆没,甚至国破家亡。……”

  不责众。面对众多将领的无能和失职,蒋介石欲惩也无从下手,只能权且先记在账上。但从这一仗,他已意识到了手中杂乱的200个师究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更认识到了造成这200个师军力大减的根本原因。

  几个月后,集团军司令、上将韩复榘成了蒋介石军刀下的牺牲品,他要杀一儆百,改造好这支军队,切除隐藏在这支军队肌体内致命的毒瘤。蒋介石需要军队真正的统一,而不止在表面上。

  蒋介石需要军威,一个能令对手闻之胆寒的军威。

  蒋介石需要军法,一个使军令如山一般威严庄重的军法。

  说到底,蒋介石要军心士气,要一支能打败对手的崭新的军队。

  1. 畏敌如虎,韩复榘闻风而逃失天险

  1937年11月11月晚,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失守,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利而告结束。

  津浦线上,一列专列在向北急驰。车上坐的是刚刚就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淞沪会战结束的第2天,他就急急赶往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徐州上任。

  李宗仁坐在车中,听着远远传来的隐隐的炮声,紧锁双眉,心情沉重。

  华北战场,由于国民政府对抗战准备不足,指挥失当,在日军大举进攻下仓促应战,败退千里。继平津沦陷之后,保定、沧州、石家庄、张家口、太原、德州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日军前锋已经到达黄河岸边。

  南战场上,上海失陷后,日军正迅速向南京进逼。李宗仁十分清楚,在战术上说,南京是死地,日军可以三面围攻,而北面又可从水路进犯,南京守军将无路可退,如果南京一失,日军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沿津浦线北上进政徐州,打通津浦线,使南北两路日军联成一气。再沿陇海路西进,可直取郑州,继而利用中原平坦地势,发挥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威力,沿平汉路南进,直取武汉。这样一来,中国的抗战局面就更加困难和危险了。

  李宗仁暗自祈祷南京方面能顶住日军的攻势,这样就可以使徐州暂免腹背受敌的窘境,对南线无把握,对北线的形势,李宗仁也是心存疑虑,担心韩复榘能不能阻止日军在山东的推进。这次统帅部让第8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任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就因为他手握重兵,统辖3个驻在山东境内的军,部队训练和装备在5战区也算上乘,而且韩复榘过去颇能打仗。只是,韩复榘刚愎自用,又与蒋介石素有积怨,关键时刻能否服从命令,拼死力战,李宗仁实在没把握。

  徐州,李宗仁所见所闻,更让他心往下沉。但见徐州人心惶惶,市面萧条,第5战区大多数部队皆非蒋介石的嫡系,在日军强大的攻势震慑下,担心把自己的家底打光,一心只想保存实力,畏战不前。李宗仁苦口婆心,晓以大义,同时,积极争取蒋介石能对这些部队一视同仁,尽量为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自觉服从命令,效命疆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